4月22日,南京市2022年第一輪集中供地收官。數據顯示,最終14宗地成交,6宗地塊流拍,總收金191.75億元。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南京2022年首輪土拍算是中規中矩,與當下南京住宅市場的熱度和樓市政策環境高度匹配。大部分地塊能保證成交,總體是平穩的,但是又有分化,要熱有熱,要穩有穩,要冷有冷,滿足各方面要求。既要穩定市場,又要房住不炒,還要看到希望,今天的土拍結果總體是符合預期的。
根據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此前公布的信息,2022年首批集中供地合計推出20宗地,其中19幅為涉宅地塊,1幅為商辦地塊,且地塊均位居主城、江北新區、浦口以及江寧等市場活躍度較高的熱點片區,用地總面積68.58公頃,起始總價267.23億元。
統計數據顯示,此次土拍報名房企近30家,國央企開發商占比超過7成。從最終拿地結果來看,成交的14幅地塊中,12幅地塊由國央企拿下。
據了解,此次流拍的6幅地塊均為涉宅地塊,分別是NO.2022G03,NO.2022G06,NO.2022G09,NO.2022G11,NO.新區2022G01,NO.新區2022G02。
值得注意的是,南部新城G01和雨花賽虹橋G04兩宗地塊,報名房企數量均在10家以上,熱度較高。
其中,大校場的兩宗地(NO.2022G01、NO.2022G02)本次均競價至中止價進入搖號階段。同樣處于熱門板塊軟件谷的NO.2022G04也同樣競至了中止價進入搖號階段。雖然處于鐵心橋板塊的NO.2022G05地塊未競至中止價,但溢價率也達到了9.17%。
拿地主力以大型國有房企為主,如中海、中建東孚、中國電建等,重慶澤悅實業有限公司有所收獲,摘得浦口區江浦街道2宗相鄰地塊。
南京地方國資平臺底價摘得2宗宅地,流拍地塊并未出現地方國資“扎堆”托底的現象,分別由南京地鐵集團競得的NO.2022G10地塊和由南京安居建設競得的NO.新區2022G03地塊本身也都是出于城市規劃建設的考量,并不構成所謂的“托底”。
中指研究院土地事業部負責人張凱認為,大型國央企成為拿地主力的局面同樣仍在南京延續。在“穩”字當頭的當下,市場對于城市發展核心方向的肯定(大校場及軟件谷地區),以及平穩的完成土地供應,就是最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