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美股市場在蘋果、特斯拉和英偉達等科技股強勁反彈的提振下,終止了連日下跌,納斯達克也避免連續五周的跌勢。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今年迄今已下跌超過15%,全球市場此輪科技股拋售潮已影響到風險投資者的信心。一些高增長科技公司的投資者正在退縮,他們擔心科技股繁榮可能不會持續太久,這也使得一些初創公司的估值面臨下調壓力。
企業后期融資、IPO壓力增大
“市場交易年初有放緩的趨勢,一些交易正在以較低的估值重新談判,甚至被撤回了。”風投機構Blossom Capital創始人奧菲利亞·布朗(Ophelia Brown)在電視采訪中公開表示,“處于融資后期公司可能會受到最嚴重的打擊,一些公司的上市計劃可能會在可預見的未來被擱置。”
“后期融資的企業將會面臨更大的定價下行的壓力。”一位專注于科技公司投資的市場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我們會看到很多企業估值縮水,甚至難以完成后期階段的融資。”
這讓人聯想到新冠疫情早期時候市場的負面情緒。2020年3月,紅杉曾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警告了“黑天鵝”事件,認為一些初創公司的估值將被大幅下調,一些投資項目則會擱淺。
不過經歷了2020年的市場動蕩后,2021年,全球風投市場開始回暖。根據研究機構CB Insights的數據,2021年全球科技初創企業總共籌集了創紀錄的6210億美元的風險投資資金,這一規模是2020年2940億美元的超過兩倍。
過去一年,全球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未上市的“獨角獸”公司數量增長了69%至959家,這得益于超寬松的貨幣政策和新冠大流行期間數字化加速帶來的大量現金。
今年年初的這輪科技股下跌為市場敲響了警鐘。風投Hoxton Ventures合伙人Hussein Kanji認為,隨著流動性條件開始收緊,一些私營科技公司可能會暫停IPO的計劃,而特殊目的收購SPAC交易則會處于觀望。
盡管如此,市場也不全是悲觀的聲音。“我們認為還是有一些好的行業,以及一些優質的企業可以融資資金,并且上市。”北京淡水泉投資管理公司一位科技領域投資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上述投資人表示,例如與清潔環保相關的電動車領域,與人工智能應用相關的自動駕駛領域,今年預計仍會吸引大量資金。
特斯拉本周四公布了大幅好于預期的財報,特斯拉CEO馬斯克稱,機器人將會成為公司今年發展的首要任務。
馬斯克一直預測,未來機器人業務的收入可能會超過特斯拉的汽車業務。他所謂的機器人,是指汽車的自動駕駛軟件系統。馬斯克希望通過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徹底改變經濟形態,這也是他認為特斯拉目前估值合理的主要原因。
再如,根據市場調研公司Allied Market Research的最新報告,Robotaxi市場規模預計在2030年將達到386億美元。在中國,多家自動駕駛技術公司也正在推動并擴大自動駕駛的落地。
“挺過”近期市場動蕩
“投資女王”Ark Invest創始人伍德(Cathie Wood)的基金在本輪科技股拋售潮中也大幅縮水,該基金今年已下跌超過20%,較去年2月的峰值跌去一半。
伍德的基金大膽押注于高增長的科技上市公司,尤其是與DNA技術、自動化、機器人、能源存儲、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相關的領域。
但伍德仍然相信科技創新的價值,并鼓勵投資者“挺過”近期的市場動蕩,利用更便宜的估值,“走向科技變革正確的方向”。
蘋果等大型科技公司近日公布的良好業績對穩定市場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市場人士仍然表示,科技股短期內難以反彈至高位。
“我們只能寄望于股價逐漸修復。”星展銀行投資策略總監鄧志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認為,整體而言,第四季度科技公司的盈利增長不會特別高,因為低基數效應已經減退;其次,反壟斷監管持續加強也打擊了資本市場的信心。
“不過這些都是短期的負面因素,中長期來看,科技股依然是最重要的行業,尤其是科技上游的半導體、云計算、數據中心、應用軟件等。”鄧志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即便進入加息通道,科技股在歷史上的加息周期里,也是平均漲幅最大的行業,高達40%。”他還表示,醫療股也是在加息周期中表現堅挺的行業。
鄧志堅認為,科技股之所以受加息影響不大,是由于科技公司的融資手段大多以IPO和長債為主,利率敏感度比較低。但從投資者的資金成本來分析,加息仍然會導致資金成本變高。“如果投資者需要做杠桿,成本就比較貴,投資者可能會減少投資,不利于整個大盤的發展。”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盡管疫情以來,市場流動性非常充裕,投資者利用杠桿大量投資。但是由于未來資金有限,投資者將會選擇真正有穩定盈利增長的優質企業。“優質企業和頭部企業仍然會吸引大量的資金。”鄧志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