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零售之王”招行慘遇黑色星期一。

4月18日,招商銀行在A股現大跌,盤中一度重挫逾8%。截至當天收盤,報跌7.35%,總市值一天狂降超867億元,從前一交易日的1.18萬億元縮水至1.09萬億元。
作為零售銀行的龍頭,招商銀行向來備受公募基金的偏愛。在一場錯不及防的暴跌行情下,持倉招商銀行的公募明星張坤、勞杰男、朱少醒等均受到殃及。
對于股價下跌,招商銀行投資者關系部門人士隨后回應媒體稱,已經關注到股價大跌的情況,對于相關原因公司正在進行核查。一瞬之間,招商銀行被推上微博熱搜,引發市場熱議。 資本市場更是冒出各種各樣的猜測。最引人注意的,則是行長田惠宇疑被協助調查的傳聞。
當天下午,招商銀行發出第十一屆董事會第三十八次會議通知,以遠程視頻電話會議方式召開會議,該行董事長繆建民主持了會議,應參會董事16名,田惠宇因則個人原因未出席會議。
在招商銀行此次董事會會議上,相關出席人員審議通過《關于田惠宇先生免職的議案》,同意免去田惠宇招商銀行行長、董事職務,并稱另有任用。
田惠宇執掌招行近9年
公開資料顯示,田惠宇1998年7月至2003年7月任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信托投資公司副總裁,2003年7月至2006年12月任上海銀行副行長;2006年12月至2011年3月歷任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長、深圳市分行主要負責人、深圳市分行行長;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任中國建設銀行零售業務總監兼北京市分行主要負責人、行長。
中國建設銀行2013年5月,在招商銀行擔任行長一職長達14年的馬蔚華,因年齡原因提出不再擔任招商銀行主要領導職務,并卸任總行黨委書記。隨后,建行零售業務總監田惠宇加入招商銀行,同年9月出任招商銀行行長。
上任初期,作為一個僅有分行行長經歷的“新人”,田惠宇曾一度被招行部分股東質疑資歷尚淺,無法接替馬蔚華的重擔。面對質疑,田惠宇選擇了繼續推動馬蔚華時期的“二次轉型”。
在田惠宇加入招商銀行首年,該行僅是一個資產規模4.016萬億的零售銀行。不過到了2021年,招商銀行資產規模已突破9萬億元大關,達到9.25萬億元。
2018年,招商銀行還曾正式提出零售金融3.0數字化的轉型。 自此之后,招商銀行便開始布局,基于傳統的“分行—網點—客戶經理”的三級經營結構,用金融科技為分行和一線賦能,快速推進線上線下的融合經營。
時隔三年后,田惠宇在招商銀行2021年度報告致辭中稱,3.0模式的輪廓在招行面前日漸清晰,那就是“大財富管理的業務模式+數字化的運營模式+開放融合的組織模式”。這也是最接近招行理想中“輕型銀行”的模樣。
被免職后,田惠宇下一站是何處?證券時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田惠宇或被聘任為招商局金融事業群/平臺執行委員會副主任(常務)、招商局金融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集團總經理助理級)。
撥備覆蓋率超480%
前不久,招商銀行正式披露2021年年報。財報顯示,該行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3312.53億元,同比增長14.04%;實現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1199.22億元,同比增長23.20%,增速創五年來新高。
資產質量方面,截至2021年末,招商銀行不良貸款率0.91%,較上年末下降0.16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483.87%,較上年末增長46.19個百分點。
就撥備覆蓋率而言,招商銀行這一指標可以說是超過大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對比來看,招商銀行2021年末的撥備覆蓋率要比平安銀行同期的288.42%、興業銀行同期的268.73%高出許多。
撥備覆蓋率是實際計提貸款損失準備對不良貸款的比率,是考察銀行財務是否穩健、風險是否可控的重要指標。由于計提的不良貸款撥備會直接記入損益表沖減當期利潤,因此撥備還是影響銀行業績非常顯著的一項因素。
在銀行業務實操中,當不良貸款率上升時,計提的撥備也會上升,銀行利潤就會下降。反之,不良貸款率下降會減輕銀行計提撥備的壓力,對利潤就會有正向的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9月,財政部下發《金融企業財務規則(征求意見稿)》曾提出,撥備覆蓋率超過監管要求2倍以上,應視為存在隱藏利潤的傾向,要對超額計提部分還原成未分配利潤進行分配。不過目前來看,相關規則暫未能夠嚴格執行。
在當前經濟環境下,監管層面開始鼓勵上市銀行將實際撥備回歸合理水平。曾2022年4月,國常會提出,針對當前形勢變化,鼓勵撥備水平較高的大型銀行有序降低撥備覆蓋率,適時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推動銀行增強信貸投放能力。(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