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頂“西北銀行第一股”光環的甘肅銀行,2021年的經營業績卻較為暗淡。
自2019、2020年相繼遭遇營收凈利雙降、增利不增收后,甘肅銀行又出現了增利不增收的情況,凈利潤同比增加1.95%、營業收入同比減少3.32%。
值得注意的是,甘肅銀行的營業收入已連降3年,并且凈利潤僅為該行登陸港股時,即2018年的16.67%。同時,盈利能力整體呈下行趨勢。
在營業收入的貢獻排行榜上,甘肅銀行的零售銀行業務成長速度最快,達16.53%。但三大業務板塊之一的金融市場業務,卻顯出疲態。去年,該行金融市場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4.54億元,同比下降35.17%。
而甘肅銀行金融市場業務的營業收入貢獻度下滑,是因為資產減值損失猛增212.3%。受此影響,該業務由盈利轉為虧損10.45億元,暴跌228.8%。
其中,投資類資產減值損失飆升202.5%,或為甘肅銀行金融市場業務資產減值損失大幅增加的主因。通過梳理該行往年的評級報告,記者發現或是非標投資導致其投資類資產減值損失大增。
此外,記者注意到,雖然甘肅銀行去年的不良貸款“量率”均有一定下降,但該行損失類貸款金額大幅攀升122.69%。
港股上市后營業收入連降3年
登陸港股近4年,甘肅銀行卻并未駛入發展快車道。
除了得益于2018年港股上市,該行資產規模實現兩位數擴增外,往后3年擴張速度皆稍顯緩慢。2017-2021年末,甘肅銀行資產規模分別為2711.48億元、3286.22億元、3350.44億元、3423.64億元、3585.05億元,增速依次為21.20%、1.95%、2.18%、4.71%。
此外,繼2019年營收凈利雙降、2020年增利不增收后,甘肅銀行去年再度增利不增收。
2017-2021年末,甘肅銀行分別實現營業收入80.53億元、88.72億元、72.33億元、64.93億元、62.78億元,增速依次為10.18%、-18.47%、-10.23%、-3.32%;分別實現凈利潤33.64億元、34.40億元、5.11億元、5.62億元、5.73億元,增速依次為2.26%、-85.13%、9.97%、1.95%。
可以發現,甘肅銀行營業收入已連降3年。并且,凈利潤在2018年登頂后于次年“斷崖式”下跌,去年雖有所回升,但較巔峰水平相去甚遠,僅為彼時的16.67%。
此外,甘肅銀行的盈利能力整體而言“跌跌不休”。2017-2021年末,四年時間該行資產回報率降了1.14個百分點;權益回報率降了20.65個百分點;凈利差、凈息差均降了1.26個百分點;成本對收入比率升了9.71個百分點。
針對去年營業收入下降的情況,該行表示,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同時為支持省內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該行主動調整資產負債結構,壓降非標準化投資類資產,降低貸款利率、減收免收手續費,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營業收入。
具體來看,凈利息收入仍是甘肅銀行營業收入的最大組成部分。不過,由于投資交易凈收益及手續費凈收入增加,凈利息收入占比下降。
2021年該行交易凈收益為9.53億元,同比增加33.1%,主要歸因于投資類資產市場價值回升,公允價值形成浮動收益所致;手續費凈收入為3.51億元,同比增加6.7%,增加原因主要是該行積極推動業務輕資本轉型,加大產品拓展營銷力度;凈利息收入為49.24億元,同比減少14.4%,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由88.6%降至78.4%。
正如甘肅銀行所言的“推動業務輕資本轉型”,零售銀行業務對營業收入的貢獻進一步提高。截至去年末,該行零售銀行業務帶來營業收入23.49億元,增幅為16.53%,占比由31.0%升至37.4%。
而被該行視為“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金融市場業務的營收貢獻卻在下行。2021年該行金融市場業務帶來營業收入14.54億元,降幅為35.17%,占比由34.5%降至23.2%。
甘肅銀行金融市場業務的營收貢獻因何下滑?據記者梳理,該業務的資產減值損失大幅增加是主因。
2020-2021年末,該行金融市場業務的資產減值損失分別為6.30億元、19.68億元,大幅增加212.3%。受此“拖累”,該業務的經營利潤由盈轉虧,由2020年的盈利8.11億元轉為虧損10.45億元,大幅下跌228.8%。
該行金融市場業務的資產減值損失為何大幅增加?經營利潤又為何由盈轉虧?記者就此致函甘肅銀行,不過,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投資類資產減值損失飆升202.5%
投資類資產減值損失急劇膨脹,或為甘肅銀行金融市場業務資產減值損失大幅增加的主因。
據甘肅銀行介紹,其金融市場業務主要包括貨幣市場交易、投資業務及投資同業理財產品。
而投資類資產的減值損失從2020年的計提6.51億元增至19.68億元,大幅增長13.17億元,飆升202.5%。對此,該行表示,主要是由于“加大對非標準化債權核銷力度,計提的信用減值增加。”
據聯合資信披露,甘肅銀行的投資類資產以債券、資產管理計劃和信托產品為主,另有部分基金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甘肅銀行的投資類資產規模增速遠不及減值損失的增速。截至去年末,該行投資證券及其他金融資產(原值)為1119.83億元,較上年末增加4.3%。而增加的部分主要是標準化投資類資產,該行表示原因是考慮投資因素、市場狀況及其他因素調整投資組合。
也就是說,在非標準化投資規模沒有大幅增加的前提下,相應的資產減值損失卻大幅增加,最終導致投資類資產整體減值損失暴增。
事實上,甘肅銀行的非標投資減值損失大幅增加早有跡象。聯合資信出具的2021年跟蹤評級報告指出,該行持有的資產管理計劃和信托計劃等非標準化投資雖已得到壓降,但規模仍較大,且存在一定規模逾期和違約資產,逾期和違約非標資產的信用風險管控和回收處置存在一定壓力。
得益于客戶貸款及墊款減值損失的大幅縮減,甘肅銀行的信用及資產減值損失整體收窄。截至去年末,該行客戶貸款及墊款信用減值損失為14.73億元,較2020年的31.05億元下降52.60%。信用及資產減值損失總額為34.38億元,下降8.4%。
記者注意到,在客戶貸款及墊款增加的基礎上,該行不良貸款“量率”均有所減少。截至去年末,甘肅銀行客戶貸款及墊款總額為1985.95億元,同比增長9.22%;不良貸款余額為40.55億元,同比減少2.16%;不良貸款率為2.04%,較上年末下降0.24個百分點。
不過與此同時,該行損失類貸款金額由2020年末的5.36億元大幅攀升122.69%,至11.93億元。
未來,甘肅銀行的營業收入是否能止跌?凈利潤是否能再上新臺階?金融市場業務是否能扭虧為盈?記者將持續關注。(記者劉德祿實習記者劉錦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