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農商行(002958.SZ)迎來上市三年的首發限售股解禁,本次限售股上市流通數量為21.16億股,占銀行總股本比例為38.08%,共涉及2174名股東,該部分限售股于3月28日上市流通,實際解禁市值為75.11億元。
本次股份解禁中,有四大股東股份均處于質押或凍結狀態。3月29日,青農商行再次發布公告,其中《關于巴龍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股權質押的議案》棄權1票,棄權理由為獨立董事建議企業壓減質押比例。
而近日青農商行披露的兩則訴訟事項亦引發關注,涉訴金額超過15億元。值得注意的是,超過15億元的標的金額已是去年前三季度凈利潤的一半以上。
占股本38.08%首發限售股解禁
青農商行前身為青島市農村信用社,于2019年3月26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公開發行5.56億股,發行價為3.96元/股。
今年3月23日晚間,青農商行首次公開發行A股前已發行股份上市流通提示性公告,此次限售股上市流通數量為21.16億股,占總股本38.08%。此次限售股上市流通日期為3月28日(因2022年3月26日為非交易日,上市流通日順延至2022年3月28日)。
本次上市流通的限售股共涉及2174名股東,其中包括9名法人股東、2165名自然人股東。第一大股東青島國信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解禁數量最多,為5億股;第三大股東日照鋼鐵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日照鋼鐵”)為3億股,另外還有巴龍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巴龍集團”)和巴龍國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巴龍建設”)等股東。
某銀行業內人士向《中國科技投資》記者表示,“由于限售股解禁占比較高,如果短期限售股中的相當部分入市,導致公司股票供給增加,可能會對公司短期股價構成一定壓力;但如果股東及相關持有人減持比例有限,對市場影響一般不大”。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向《中國科技投資》記者分析道:“就基本邏輯層面而言,如果解禁不會動搖實際控制人地位和主要的股東結構,應該不會對企業經營層面有決定性影響。青農商行雖然迎來解禁,但在目前大盤和股價都不理想,且大宗減持會影響股價的情況下,是否會發生大面積和大規模減持還有較大不確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申請解除股份限售的股東中,有四大股東股份均處于質押或凍結狀態。如日照鋼鐵質押股份數量為1.48億股,第五大股東城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質押數量為1億股。而巴龍集團和巴龍建設幾乎將手中全部股份質押了,二者分別持股2.25億股和1.75億股,但已質押2.249億股和1.73億股,分別占其所持股份的99.96%和98.85%。
此外,2159名持有內部職工股超過5萬股的個人所持限售股份總數為2.28億股,本次解除限售數量為0.34億股,占其持有青農商行限售股份總數的15%,其中質押股份數為61萬股。
在青農商行大股東中,巴龍集團曾多次質押其股份。2021年8月,巴龍集團將6688萬股解除質押,同時將9000萬股質押給建設銀行(601939.SH);2021年10月,巴龍集團將已解除質押的566萬股質押給齊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2022年1月26日,巴龍集團再次將解除質押的5512萬股質押給青島華通民間資本管理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3月29日,青農商行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召開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2022年市場風險管理政策》等8項議案,其中《關于巴龍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股權質押的議案》棄權1票。根據議案表決結果,同意12票、反對0票、棄權1票,棄權票為獨立董事林盛投出,棄權理由為建議企業壓減質押比例。
“大股東減持有比例限制的,這種情況下對公司經營影響有限,股東將限售股票質押,一般不能強平,銀行在接受股票質押時會與質押方簽訂補差價額協議,限售期結束后可能面臨這些質押股票出售。”上述銀行業內人士說道。
而對于銀行股東質押股份的情況,監管近年來陸續出臺政策進行嚴管。2021年6月,銀保監會發布《銀行保險機構大股東行為監管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對大股東的界定及有關行為提出具體要求;2021年11月,銀保監會在《2021年銀行保險機構公司治理監管評估結果總體情況》中指出,部分機構股權管理不規范,表現為:股東資質未能持續符合監管要求、股東股權質押比例過高等。
貸款業務面臨多項風險
此外,近期青農商行披露的兩則訴訟事項亦引發關注,涉訴金額超過15億元。
其中一則為青農商行黃島支行與青島達安錦園置業有限公司、青島統業集團有限公司、青島惠邦物業修繕有限公司、王懷軍、薛風蕾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該案于2021年11月17日在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執行,執行標的為7.91億元。
另一則為青農商行與歐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歐美投資集團(內蒙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內蒙古美岱能源有限公司、龐瑞娥、李書杰、李金堂、青島金世紀房地產有限公司、青島歐美進出口有限公司、青島金龍包裝有限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該案于2022年3月8日在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執行,執行標的為7.41億元。
然而,上述兩次執行均因被執行人無其他可供執行的財產而終結。青農商行在公告中表示,已對訴訟涉及的貸款計提了相應貸款損失準備,并將在條件具備時積極采取包括但不限于重新申請執行等措施,維護該行權益。
2021年前三季度,青農商行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系正增長,其中營業收入84.32億元,同比增長19.34%;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7.33億元,同比增長10.48%。雖然青農商行預計兩起訴訟事項不會對本期利潤或期后利潤產生重大影響,但超過15億元的標的金額已是去年前三季度凈利潤的一半以上。
“如歸入不良勢必影響利潤,主要是一項資產歸入不良后,銀行需要計提撥備,或者核銷還要消耗利潤等,而且對于個別中小銀行來說,10多億元的不良,不算小數目。”上述銀行業內人士分析道。
與此同時,聯合資信在最新一期對青農商行的跟蹤評級報告中指出,青農商行貸款面臨一定行業集中風險,房地產貸款超標。聯合資信另外指出,青農商行房地產行業及建筑業貸款規模較大,整體貸款行業集中度較高,面臨一定的業務集中風險及政策風險,房地產貸款占比超過監管要求,未來面臨一定的壓降壓力及業務調整壓力。
從貸款行業分布來看,青農商行貸款主要投向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建筑業以及制造業。截至2021年6月末,青農商行前五大貸款行業占比合計57.62%,貸款行業集中度較高,第一大貸款行業房地產業貸款余額占比14.06%,不良貸款率為2.39%,較2020年上升0.05個百分點。
此外,截至2021年6月末,青農商行個人住房貸款占貸款及墊款總額的13.71%,低于監管上限17.5%。然而其房地產貸款(個人住房貸款與房地產行業公司貸款之和)占貸款及墊款總額的比重接近28%,超出監管劃定的22.5%上限。
而今年1月份,青農商行亦收到銀保監會青島監管局出具的4410萬元罰單。行政處罰決定書涉及問題包括貸款五級分類不準確、貸款轉保證金開立銀行承兌匯票、房地產貸款管理嚴重不審慎等。
記者就上述問題致函并致電青農商行,截至目前,尚未收到回復。(張婷 龍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