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銀保監會4月6日消息,牡丹江銀保監分局接連開出6張罰單,對龍江銀行牡丹江分行、龍江銀行牡丹江海林支行分別罰款35萬元、40萬元,共計75萬元。一同被罰的還有4名相關負責人。
近來,龍江銀行可謂風波不斷。3月31日,黑龍江省紀律檢查委員會官網披露,龍江銀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建輝因嚴重違法違紀被開除黨籍和公職。而在此之前,該行曾出現多名高管被查情況。
記者查閱該行2022年度同業存單發行計劃發現,計劃中披露的財務狀況信息存在多處單位標注錯誤、相同指標項數據不一致等漏洞。
記者就罰單問題與同業存單數據漏洞問題向龍江銀行發送采訪函,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曾有三任黨委書記被查
4月6日,據銀保監會官網公開披露的行政處罰信息,龍江銀行牡丹江分行、龍江銀行牡丹江海林支行因違規發放貸款分別被牡丹江銀保監分局罰款35萬元、40萬元,共計75萬元。
與此同時,張力、孫明、劉立民三人因對龍江銀行牡丹江分行違規發放貸款負有責任,均被牡丹江銀保監分局予以警告。
白帆因為對龍江銀行牡丹江海林支行違規發放貸款的行為負有責任,被罰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十年。
記者發現,白帆原為龍江銀行牡丹江海林支行行長。2021年9月29日,裁判文書網披露的刑事判決書顯示,白帆涉嫌違法發放貸款1610萬元,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并處罰金10萬元。
龍江銀行近來可謂風波不斷。除了員工存在合規經營問題外,該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建輝已被“雙開”。
3月31日,據黑龍江省紀律檢查委員會官網披露,龍江銀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建輝因嚴重違法違紀被開除黨籍和公職。
經查,張建輝違反政治紀律,串供并轉移、隱匿證據,對抗組織審查;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規收受禮品、禮金、消費卡,違規借用管理和服務對象車輛,違規將應當由本人支付的費用由他人支付;違反組織紀律,利用職權違規為他人謀取人事利益;違反廉潔紀律,違規從事營利活動;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在貸款發放、債券認購等方面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巨額財物,涉嫌受賄犯罪。
履歷顯示,張建輝于2005年3月擔任黑龍江省財政廳副廳長,后于2010年擔任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正廳級)。2013年,張建輝調任至龍江銀行,擔任董事長、黨委書記。2016年6月,又兼任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在張建輝被查前,龍江銀行還曾有多名高管被開除黨籍。
2020年12月1日,黑龍江省紀委監委官網顯示,龍江銀行原黨委書記、行長關喜華因為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履歷顯示,關喜華在2016年5月就已經從龍江銀行辭職。
2014年9月,龍江銀行原黨委書記、監事長楊進先涉嫌違紀違法被查,后被開除黨籍。據悉,張建輝正是楊進先的繼任者。
在張建輝被查后,龍江銀行董事長一職空缺了近半年。直至今年3月初,該行才迎來新董事長、黨委書記石玉龍。
3月3日,龍江銀行“龍行e訊”公眾號推文顯示,龍江銀行在3月2日召開的干部會議中宣布了省委決定:任命石玉龍為龍江銀行董事長、黨委書記。
公開資料顯示,石玉龍在出任龍江銀行董事長、黨委書記之前,曾擔任黑龍江省聯社黨委書記、理事長。在此之前,石玉龍曾擔任工商銀行黑龍江省分行副行長。
張建輝在任期間凈利下滑55.62%
記者注意到,在張建輝掌舵龍江銀行期間,該行2013年-2020年的經營業績不容樂觀。從該行歷年年報可以看出,龍江銀行營收規??s窄,凈利潤波動變化較大。
2013-2020年間,該行營業收入整體呈下降趨勢。2020年龍江銀行實現營業收入45.98億元,較2013年的54.78億元減少了16.06%,較2019年的49.98億元減少了8.00%。8年間僅在2014年、2016年、2019年有過小幅度上升,但增幅最大的一次僅有2.85%。
2020年龍江銀行的凈利潤為9.47億元,較2013年的18.14億元下滑47.79%,較2019年的15.03億元下滑36.99%。2013-2020年間,該行凈利潤波動變化較大,在2014年被“攔腰折斷”55.62%之后,該行凈利潤僅在2014-2018年間依次小幅度遞增。但2018年的16.09億元作為6年間凈利潤的最高峰值,也并未超過2013年的18.14億元,此后兩年該行凈利潤又繼續下滑。
記者查閱該行2022年度同業存單發行計劃發現,計劃中披露的財務信息存在多處單位標注錯誤、相同指標項數據不一致等漏洞。
龍江銀行“2021年9月30日數據”資產負債表中,標注的財務數據單位為“人民幣萬元”。由此,截至2021年9月末,該行本外幣合計口徑下的總資產顯示為2906.91萬億元、總負債為2724.27萬億元。
而“主要財務指標”表卻顯示,截至2021年9月末,該行總資產為2906.91億元、總負債為2433.65億元。前后兩張表不僅單位相差甚遠,總負債的數值也不一致。
記者注意到,龍江銀行的“利潤表”也存在單位標注錯誤的情況。截至2021年9月末,據利潤表披露,該行2021年9月本外幣合并口徑下的營業收入為38.03萬億元,凈利潤為7.39萬億元。
而同業存單發行計劃的“主要財務指標”表卻顯示,截至2021年9月末,該行營業收入為38.03億元,凈利潤為7.39億元。
另外,龍江銀行數據標注出錯的問題不僅僅存在于2021年的報表,2020年利潤表的單位標注同樣有誤。在2020年利潤表中,該行營業收入與凈利潤分別為459.80億元、94.73億元;而主要財務指標表中的營業收入與凈利潤分別為45.98億元、9.47億元。
龍江銀行2021年三季報與2022年同業存單雖然同樣披露的是2021年9月末數據,但總資產、總負債、凈利潤數據值卻并不一致。據龍江銀行2021年三季報內容,截至9月末,該行總資產為2949.61億元、總負債為2770.38億元、凈利潤為6.73億元。
龍江銀行后續經營狀況將會如何發展?記者將持續關注。(記者謝奀國實習記者賈雨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