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融通基金
想過跌破3000點,卻沒想到是以如此慘烈的方式。
2022年4月25日,A股幾乎是毫無抵抗地低開低走,上證指數暴跌5.13%,自2020年6月30日之后,再次回到3000點之下。
巧合的是,14年前,幾乎是相同的時間,上證指數從2007年10月16日6124點跌到3000點以下(2008年4月22日2990.79點)。
14年后,3000點保衛戰又一次打響。
目前的市場情緒,可以說是非常悲觀,讓人看不到反彈的希望。
實際上過去幾年A股曾多次經歷過這樣的“至暗時刻”。
在那些灰暗的日子里,我們曾經用歷史數據、市場分析、投資大師感悟、雞湯、段子等方式,陪著大家一起“熬”。
2015年1月19日
上證指數當日跌7.7%,創2000年以來單日第四大跌幅,市場哀鴻遍野。
當天,我們跟大家分享:
A股暴跌并不稀奇,單日下跌超過3%的概率為3.08%。換言之,一年當中,可能會碰到7個單日跌幅超3%的交易日。
沒有人可以提前預測到暴跌,投資大師也躲不過。
暴跌并不能指明后市方向。
恐懼心理讓暴跌更猛烈,并不是理智的行為。
2015年6月29日
上證指數2015年6月12日見頂5178點之后,10個交易日累計下跌1113點,跌幅達21.55%。
經歷了黑色一周后,我們告訴大家,面對暴跌,不必過分恐慌。
2016年2月15日
A股在2016年1月經歷了兩次熔斷、4次千股跌停,上證指數單月暴跌22.65%,創下了史上最大單月跌幅。
大家都在問:底在哪里?
我們通過一組數據,回顧了A股歷史上的歷次底部,聊了聊和“底”有關的那些事。
2018年6月19日
上證指數跌3.78%,收報2907.82點,創兩年新低;
深證成指跌5.31%,收報9414.76點,創兩年半新低;
創業板指大跌5.76%,收報1547.15點,創三年半年來新低。
申萬28個一級行業全線下跌, “千股跌停”。
受到毛衣戰的沖擊,那一年的A股很熊。
我們跟大家分享,做最好的自己,不要指望最好的市場 。
有時候,股價下跌反而是好事,當股價越來越便宜的時候,就能夠越買越多。
如果在市場極端下跌的情形下買入股票,此時市場低迷,甚至沒人交易,股票嚴重低估。買進以后長期持有,直到股票回歸價值,那么賺錢可能成為大概率事件。
2019年5月6日
當日創業板指暴跌近8%,上證指數跌5.58%。
我們再次分享了A股暴跌規律,希望大家接受現實,冷靜應對逆境,忘掉已經不可逆轉的損失,把思維從恐慌市場局面,轉變為把握市場機會,變被動為主動,根據市場的改變重新審視和配置資產。
如果手里拿著好票、盯盤又難受,那就關電腦、拔網線,“物理止損”吧。
2020年3月10日
受新冠影響,全球股市渡劫,A股未能獨善其身。
當日全球股市同時開啟“史詩級”暴跌模式,美股三大指數開盤即暴跌7%以上,上證指數以“-3.01%”的表現,是全球主要股指里跌得最少的。
在那個讓人無比恐慌的時刻,市場流傳一句話——“Cash is King”(現金為王)。
巴菲特由于持有大量現金,當時是贏麻了。
我們分享了巴菲特的“神操作”,給大家參考。
2020年3月26日
2月份的暴漲,3月份的暴跌。2020年A股開局很刺激。
在過山車行情中,成熟的定投者淡定很多。
他們沒有踏空,熊市里忍受虧損、含淚積累的便宜籌碼,在行情上漲時體現了價值。
他們也沒有追高,即使在高點扣款,那也僅僅是這一次的買入成本較高而已。
行情上漲,固然高興,如果能達到止盈目標落袋為安更好;行情跌回去,也不氣餒,把時間拉長,現在不過是一個小浪花。
2020年8月7日
7月13日大盤沖高3458點,之后近20天A股重復著“幾日小漲,一天大跌”的模式,反復震蕩, 磨人不斷。
我們通過A股新增開戶數、成交量、證券化率(巴菲特指標)、股債收益差(FED模型)、市場整體市盈率、市場整體換手率、融資余額、券商指數、累計漲幅等九大指標,分析了當時A股所處階段,幫投資者梳理行情。
2021年2月24日
牛年以來基金一綠再綠,頻頻登上熱搜。
“基金暴跌年輕人為什么躲不過被割”的話題,引爆社交媒體討論區。
我們分享了基民如何留好“后手”,做一個從容的基民。
2021年3月17日
春節后,上證指數14天大跌8.14%,創業板指更是暴跌21.59%,投資者的心態繼續崩。
我們分享了一組數據:
從歷史數據可以看到,不到1%的時間,貢獻了股市90%以上的收益。
也就是說,如果這99%的垃圾時間你不在場,憑什么認為你在那1%的高光時刻就一定在場?
所以,在行情艱難的時刻不妨留住籌碼,守望上漲的美好時光。
2021年7月30日
這周的股市,讓不少基民回憶起了春節后被暴跌支配的恐懼。股市每一次的大幅波動,都是對投資者心理的考驗。
我們分享了如何理性面對市場調整,指出行情不會一蹴而就,戒急用忍;賽道總是在變,股市沒有“yyds”等,撫慰因下跌而受傷的心。
有人說,3000點不破不立。
在這場下跌中,有人看到的是漫漫熊市,看到了眼前不斷擴大的虧損。有人則看到了估值越來越低、股價越來越便宜,機會越來越近。
我們也無法預測明天、下周、下個月或者下一年的市場。
但回首那些艱難時刻,希望這些文章,能緩和大家的焦慮,更理性地看待市場,看待自己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