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三超新材(300554)近日發布2021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8,452,404.38元,同比減少3.8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5,010,965.42元,上年同期20,030,740.07元,同比由盈轉虧。
報告期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03,263,132.95元,截至2021年末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495,162,163.46元。
報告期,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845.24萬元,同比下降3.84%,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7,501.100萬元,同比下降474.48%,實現扣非凈利潤-8,095.67萬元,同比下降588.42%。未能完成公司年初制定的年度經營計劃,影響業績變化的主要因素如下:因受募投項目購買中村設備未能按期投產影響,報告期內,公司硅切片線產能受限且不具規模效應,影響了公司銷售收入的提升,同時疊加產品價格下降及金剛石、鎳等主要原材料價格上漲因素,導致主營業務利潤同比下降。
固定資產、存貨大額減值計提影響了當期業績。主要包括:(1)公司可轉債募投項目購買的中村超硬設備經反復調試未能達到約定的驗收標準,公司已向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提出仲裁申請,請求解除與中村超硬簽訂的《設備買賣合同》、《技術許可合同》等相關合同與協議,并要求中村超硬返還已支付的合同款,以及賠償其他相關損失與費用。因案件的最終裁決及執行結果存在不確定性,管理層結合法律專家的評估意見,出于謹慎考慮,對已付貨款等相關資產進行了部分減值計提,影響了當期業績。(2)為應對下游客戶的需求變化,部分硅切片線生產設備進行技術升級改造,對不能進行升級改造的設備淘汰,導致設備減值計提增加。(3)報告期內,由于客戶的規格需求轉換較快,公司的產品結構調整未能同步跟進,生產計劃未能及時根據客戶需求的變化做出相應調整,公司對部分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的積壓產成品等存貨計提了跌價準備。
公司的多個新產品項目尚處投入期,整體尚未能形成盈利,影響了公司經營業績:(1)半導體專用工具的研發費用和設備投入較大、人員擴充較快,報告期內僅有背減砂輪、金剛石樹脂軟刀形成了批量銷售,其他產品如CMP-Disk、電鍍軟刀、硬刀等均處在前期投入和產品測試階段,尚未形成批量銷售;(2)精密刀具用金剛石砂輪的部分品種雖然已經有批量銷售,但整體的銷售目標未達預期。這兩個部門的新產品都尚未進行到規模化階段,報告期內均處于虧損狀態。
針對業績報告期內業績大幅下滑的狀態,公司采取積極應對措施,加大成本管控;加大投資力度采購國產設備硅切片生產設備,來替代中村超硬設備,擴充硅切片線產能,加快募投項目的實施;加快現有設備的技術改造,優化產品工藝,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品質;積極開拓半導體專用工具市場和精密刀具用金剛石砂輪市場。預計新產品在近兩三年內會形成規模化產出和銷售收入,為公司未來業績提供強有力的增長點。
公告顯示,報告期內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報酬合計491.57萬元。董事長、總經理鄒余耀從公司獲得的稅前報酬總額82.59萬元;董事、副總經理狄峰從公司獲得的稅前報酬總額57.31萬元;董事、董事會秘書吉國勝從公司獲得的稅前報酬總額29.89萬元;董事、財務總監姬昆從公司獲得的稅前報酬總額81.75萬元。
公告披露顯示公司計劃不派發現金紅利,不送紅股,不以公積金轉增股本。
資料顯示,三超新材是專業從事金剛石、立方氮化硼工具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致力于成為國內領先并具國際影響力的精密超硬材料制品的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