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一季報披露完畢,關于基金經(jīng)理對待港股的問題上,值得探討一下。
丘棟榮是從2021年底就表示看好港股,從中庚價值領航的一季報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丘棟榮僅用一個季度就把美團變成了第一重倉股。
張坤對港股同樣情有獨鐘,雖然在易方達優(yōu)質精選(原易方達中小盤)的一季報中,騰訊退至第二大重倉股,但對比2021年年報時可以發(fā)現(xiàn),一季度張坤是加倉騰訊,減持招商銀行,兩者之間排位顛倒是因為市場表現(xiàn)的緣故。
易方達優(yōu)質精選2021年報持股騰訊527萬股,到2022年一季報持股騰訊536.56萬股;2021年報持股招商銀行3900萬股,到2022年一季報為3580萬股。
再來看看謝治宇,興全合宜一季報第一重倉股是快手,從2021年報2000萬股出頭,變成了一季報的2600多萬股。
此外,從港股相關ETF來看,份額、規(guī)模是雙雙增長的,「抄底」資金前赴后繼。
注:份額變化未統(tǒng)計基金拆分情況,僅供參考
港股估值低,是不爭的事實,加上部分明星基金做背書,那么沒有「抄底」港股的投資者,是不是錯過了什么?也不一定。
Wind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2022年一季報,股票占資產凈值24.38%,其中A股占22.25%,那么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剩下的2.13%是港股。單從數(shù)據(jù)來看,港股這個占比是下滑的,2021年年報和三季報分別為2.36%和2.54%。當然,這里面有港股不斷下跌的原因。
由于基金季報不披露所有持股,也無法統(tǒng)計公募持有全部港股的情況。不過通過公募持有港股的占比變化,大致可以判斷出,「港股的定價權」還不在公募手中。
因此,基金經(jīng)理看好港股,肯定是有看好的邏輯,但并不代表就立刻能改變港股的趨勢,畢竟市場總是在分歧中上漲。
編輯/ly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