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央行宣布降準降息,互聯網金融平臺再度受益。銀行理財產品利息跌幅超標,而A股市場也反應冷淡。相反,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收益率雖然也有下降,但仍具有高吸引力。這從近期的主流平臺資金流向就能看出端倪。
108款銀行理財產品收益低于3%
就在持續降息的背景下,理財市場收益率下滑也在情理之中。隨著央行寬松預期一步步升溫,銀率網的數據顯示,早在9月份,就有108款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低于3%,另有546款產品的預期收益率落在3%(含)到4%區間,較前一個月陡增19.21%。
但到了10月17日,被視作“寶寶”類產品標桿的余額寶收益率突然跌破3%,讓所有人大跌眼鏡。而隨著央行在10月23日晚宣布“雙降”,這兩天,“告別高收益理財”、“投資資產荒”等字眼在微博上出現的頻率開始明顯增加。不過,更要命的是,市場預測目前可能還不是最困難的時刻,明年市場利率還會進一步下降。
“因為銀行有大量的中長期的存款利率、中長期的貸款利率,明年初都會進行調整,所以明年初利率水平將明顯地下降。”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說。
P2P收益影響有限 但收益下行是趨勢
當然,作為理財市場的一員,P2P 收益率也會受到影響。金融工場董事長魏薇指出,央行此次降息主要是因為9月整體物價走低,需要通過適當下調名義利率來使實際利率回歸理性,并促進社會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未來,隨著社會融資成本的下降,P2P行業的收益或將受到影響。但從利率傳遞到P2P收益有一個過程,短期內不會立刻受影響,長期內收益將走低,未來隨著行業逐步完善和規范,收益水平或將回復理性。
同樣,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只看重收益,而不重視投資安全性是一種本末倒置的投資做法。另一方面,也有相當多的投資者比較理性,本著趨利避險的投資原則將安全性放在首位,而平均8%的預期年化收益率是是更多投資理財者的需求。”據了解,因為實體經濟現狀以及降息通道的預期判斷,即便不降準降息,利率下行也是大概率事件,互聯網金融平臺收益率回歸合理區間已是箭在弦上。
好平臺吸金效應顯現 資金流動越發明顯
對于央行的連續降息措施所帶來的影響,中信麻袋理財表示,就投資端而言,銀行的低存款利率將使部分儲蓄資金流向收益更高的投資產品,背景好安全性相對高的P2P平臺將從中受益。此外,雖然此次降息對P2P 平臺的影響不會太大,但從利率市場化的長遠角度來講,央行降息可以從某種程度上幫助P2P利率回歸理性。
“每次降息降準都會帶來投資人和資金流入的明顯增加,而且現在這個趨勢越發明顯。”點融網共同創始人、聯合CEO郭宇航證實,點融網等靠譜P2P平臺近來確實資金流入明顯,“雖然降息的當周周末可能資金波動不大,但到了周末后的第一個工作日都會格外明顯”。
“其實靠譜的P2P平臺,其投資風險也未必就像大家預期得那么高。”郭宇航又說。郭宇航稱,目前銀行理財包括“寶寶類”產品收益率下降比較明顯,而且投資者對于理財產品未來收益率進一步下行的預期也較強,但P2P行業現在資產端的價格還能支持7%-9%的年化收益率,所以P2P平臺高收益率的優勢和競爭力預計將進一步顯現。
此外,生菜金融和國誠金融也發布類似觀點,表示不會降低收益率。生菜金融指出,目前還是保持著原來的收益水平。生菜金融自成立以來,收益一向保持較為穩定的狀況,這是因為,我們的投資人最在意的就是安全性,生菜金融的特色就是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盡可能給投資人較高的收益,而雙降,有利于凸顯其平臺收益優勢。
鉅派投資集團首席研究員張衛衛認為,在當前經濟從衰退逐步向復蘇轉變的過程中,權益類資產(包括一級、二級市場產品)是下個階段資產配置的主旋律,建議投資人可以采用金字塔模型進行資產配置,即高資質的類固定收益產品打底,權益類產品博取高收益,從跨周期配置,跨區域、幣種配置和跨類別配置(固定+浮動)三大方面來進行安全的資產配置。
P2P網貸與銀行理財、股市存在一定的蹺蹺板效應。投資者在進行網貸投資時,切記小心高利率平臺。理財專家提醒,在投資P2P時,一是需要準確評估自身風險承受力,盡量選擇口碑好、運營規范的P2P平臺,尤其是背靠金融機構的大平臺;二是要對P2P行業監管動向保持密切關注,因為“箭在弦上”的P2P監管政策隨時可能引發行業調整,投資者需提前規避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