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名男子開設了一個網站,號稱可以網上交易翡翠,還起了個特虛特高大上的名字——中華文化產權交易所。他們大肆宣傳并引誘被害人出資后直接卷款潛逃,卷走資金高達2億元,至少1004人受害。昨日,涉案4名被告人因被控集資詐騙罪在深圳市中級法院受審,而受害人大多數是中老年人。
網上平臺突然停止交易
據了解,這個中華文化產權交易所其實是個野雞網絡平臺。根據檢察機關指控,2013年8月開始,中華文化產權交易所利用網絡投資平臺,公開宣傳并引誘投資人購買該網絡投資平臺上交易的翡翠實物產權。投資人在網絡投資平臺上注冊投資賬戶,通過個人銀行賬戶轉賬至中華文化產權交易所指定的第三方信托公司——深圳市中瑞隆信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瑞隆信托公司”)的賬戶,操作買賣一級市場或二級市場的類似于股票交易的翡翠實物產權網絡交易。
但實際上,經核實,中瑞隆信托公司未取得中國銀行[-0.90%資金研報]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深圳監督局頒發的《金融許可證》,沒有信托業務資格。2014年1月13日,該交易平臺停止交易,投資人投資款無法提取,公司實際控制人鄭某東(另案處理)卷款逃匿。
據查,目前共計1004名投資人報案,損失金額為人民幣2.06億余元。
暗中操作翡翠價格走勢
昨日出庭受審的4人均掛有中華文化產權交易所高管的頭銜。據指控,被告人李某武作為中華文化產權交易所、中瑞隆信托公司的執行總裁,在鄭某東的指示下,負責管理、運營中華文化產權交易所,購買文交所的交易運行軟件,組織、領導中華文化產權交易所員工利用網站、電話等向投資人宣傳并引誘投資人進行投資,牟取利益。
根據投資人的投資情況,中華文化產權交易所的IT部經理龍某輝(另案處理)操作平臺的翡翠價格走勢曲線,以達到拉升或降低價格目的賺取投資人的投資款。
被告人盧某作為中瑞隆信托公司的結算部總監,負責投資人投資款的代收、代付,核對資金進出事項;被告人朱某敏作為中瑞隆信托公司的結算部出納,負責每日出入金的記賬,并提供個人賬戶為公司轉款使用,二人通過控制公司賬戶U盾及密碼吸取投資人投資款后,再由鄭某東和李某武負責轉賬出金。
被告人胡某為賺取高額年薪,在2013年7月份由鄭某東指使前往香港注冊中華文化產權交易所,而且未在深圳相關部門審批注冊登記的情況下出任法人代表,同時為公司網站進行平面設計,在未核實涉案翡翠真實價格的情況下,夸大翡翠價值,制作翡翠價格鑒定書用于吸引投資人投資。
檢察機關認為,應當以集資詐騙罪追究被告人李某武、盧某、朱某敏的刑事責任,以集資詐騙罪、擅自設立金融機構罪追究被告人胡某的刑事責任。
昨日在法庭上,第一被告人李某武表示不認罪,他辯稱自己雖是公司的執行總裁,但并不是實際控制人,只是聽鄭某東的指示,沒有參與到詐騙中來,也沒有獲得實際利益。他還稱,自己只是負責管理公司市場部,拿固定3萬~5萬的月薪和“績效獎金”,沒有參與分贓,對集資詐騙的事情既不知情也沒有去實際操作,不能算是集資詐騙。
不少被害人旁聽了庭審,當他們聽到李某武不認罪并為自己洗脫時,顯得情緒十分激動,大喊“他騙人”!法官不得不提醒旁聽人員注意遵守法庭秩序。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審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