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每年支付800元,就能擁有專屬自己的茶園。我們現在‘私人訂制茶園’的生產方式,非常符合中央文件精神。”得知今年一號文件精神后,貴州湄潭沁園春茶業總經理趙吉偉興奮地說,接下來,他要和茶農們加快推廣這種新的種茶、賣茶方式。
坐落在貴州省湄潭縣境內的興隆鎮,是茶味濃郁的古老產茶區。茶園在海拔1200米的云霧間,數千畝青山滴翠,十余里溪水潺潺……
“好山好水出好茶,但就是賣不上好價格。”趙吉偉說,由于缺少品牌知名度,當地茶農以前賣春茶主要是茶青,夏秋茶利用較少,茶農收入有限。趙吉偉10多年前開始經營茶葉時,就一直琢磨怎樣提高茶葉的附加值,“然而品牌不響,很難讓市場接受”。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為適應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需求,從2015年開始,他在自己的茶園里建起了實時視頻系統,并通過手機微信將茶園生產的實時動態畫面發布出來。
“把電子眼和互聯網技術應用于茶葉生產加工之中,不僅有利于管理,提升茶葉質量安全,還能讓廣大消費者參與、監督生產過程,提高對產品的信任度。”他說,有了品質的保障后,又開始推出“私人訂制茶園”模式。
“以前是茶葉采摘時找銷路,現在是茶園根據客戶要求生產;以前茶葉是按斤賣,現在是按畝賣。”趙吉偉解釋說,全國各地的客戶只要每畝支付800元的年費、365元的管理費,平時由公司按照統一標準管理,客戶支付一定的采摘工資、加工費、肥料錢,就可收獲這畝茶園的所有茶葉,“要綠茶,還是要紅茶,客戶說了算”。
趙吉偉說,這種生產方式,一畝茶葉能賣到5000元以上,比傳統茶農單賣茶青的方式要增收1000元以上。
據了解,貴州湄潭沁園春茶業今年要拿出3000畝的茶園采取“私人訂制”,目前已有北京、成都、山西、山東等地的客戶簽訂了協議。
“通過這種方式種出的茶,我們放心。”代表萌奶奶創意文化傳媒公司簽訂協議的夏子蘭說,她的很多朋友也都想訂制茶園。
如今,在貴州茶區,類似這種“私人訂制”的生產方式越來越多。“嘗到了甜頭,附近的茶農都追著我,要把茶園流轉給公司來按照‘私人訂制模式’運作。”趙吉偉說,這種模式為茶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相信這條路子會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