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某機構發布了《2016年上半年國內P2P市場分析報告》。報告回顧近年P2P公司的發展,2014年和2015年是P2P平臺成立高峰期,而到2016年上半年新成立平臺數量急劇減少。2016年1月至6月新成立P2P平臺共238家,和2015年同比下降80.4%。截至2016年6月底,全國正常運營平臺數共3105家。
新成立的平臺數量不斷下降的同時,新增問題平臺大幅增加。2016年1月至6月新增問題平臺共695家,同比增長32.4%。截至2016年6月底,全國問題平臺數累積達2157家,問題平臺占比高于40%。惡性問題平臺(平臺失聯、跑路、警方介入)合計占比高達62.9%。其中,重慶、浙江、江蘇、山東惡性問題平臺占比較高。
各地P2P公司為創新轉型“不符合規定的P2P公司未來一定會被禁止經營。”一位業內人士介紹,P2P行業只要正規經營是非常具有前景的。從遼寧省理財規劃師協會秘書長給出的資料中,記者也了解到,目前我國的金融行業有很多結構性的問題,比如當前的金融服務供給短缺,無法覆蓋龐大的資本市場,很多潛在的市場尤其是中小微企業暫時還得不到金融的支持或服務等。再加上互聯網技術的大大普及,為互聯網金融迅猛發展提供條件。它相對于傳統金融業也有一定優勢。
目前,各地P2P公司正在研究創新思路。比如,組建互聯網金融平臺,把收益率降到10%以下,有第三方符合存管或是托管的機構進行資金存管,增強公司的公信力。
看綜合評價別單看收益率“雖然P2P有自己的優勢,但整個行業風險還是比較大的,所以需要投資者擦亮雙眼。”另一位從事P2P行業的人士告訴記者,其實現在普通投資者的專業程度還很差,能做到理性的人很少。有的投資者相信的是公司、相信的是理財經理,缺乏真正的理性。
還有的投資者認為自己很理性,把錢分散在多家公司,但實際上抵擋不住高收益率的誘惑。
所以,需要提醒投資者的是,一定要擺正心態,不盲目追求高收益率,盡量選擇收益率在10%以內的產品。據統計,2016年6月重點監測的106家P2P平臺加權平均年化收益率為9.5%,較去年同期下降3.9個百分點。綜合來考量平臺,合規程度、風控水平、綜合實力以及項目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