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為國基,谷為民命,保障糧食安全是國之根本,尤其是在疫情等多因素影響下。
4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印發《關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金融服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提出全力做好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產銷的金融保障。
人們常說,金融似血脈,只有及時打通堵點、暢通脈絡,方能讓資金供給至經濟末梢,讓涉農主體確實感受到金融支持的溫度,逐步強起來。
支持農業農村發展,資金供給至關重要。盡管近年來,涉農信貸投入力度穩步加大,截至去年末,涉農貸款余額43.21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1.83%,但是涉農金融的力度仍有待加強。今年,在確保涉農信貸投入穩定增長總目標的同時,各銀行機構還應提升信貸產品期限與農業生產周期的匹配性,優化涉農金融供給體制機制。用好支農再貸款、再貼現工具,適時增加再貸款額度。
在供給總量增加的基礎上,做好農業全產業鏈的金融服務是促進農業發展、穩定增長的關鍵一環。對此,金融機構應切實強化責任擔當,探索全流程金融服務模式,將金融活水引入糧食生產、收購、加工、倉儲、流通等各環節,不斷提高金融服務質效,加大金融紓困。
同時,一些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也應當成為金融助力的聚焦點,譬如,當前日趨復雜的國際環境及市場波動,令擴種大豆油料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并成為今年農業生產的一項硬任務。針對大豆和油料等重點領域,要圍繞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盤活資源促進要素流動,金融機構需強化協調配合,高效精準解決關鍵環節資金困難,同時,下更大功夫對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供金融保障。
此外,還應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金融機構可通過聯合調研等方式,主動對接涉農主體金融需求“精準滴灌”,積極參與糧食市場化收購,不斷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確保支持實體經濟政策落地。
提前謀劃,制度前置,牢固農業農村的發展基礎,找準著力點多環節發力,責無旁貸、勇毅前行,應是金融機構的不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