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慶市積極統籌工業轉型發展融資需求和金融可持續發展要求,加速建立產業、金融良性互動和長效對接機制,為打造工業強市、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注入強勁動力。
完善助企機制,支持實體經濟加快發展
大慶市著力完善“政銀企”協調聯動工作機制,不斷推動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推動信貸支持重點領域發展。將重點企業項目和金融機構按網格劃分,分片包保服務,為企業提供政策解讀、信用培育、財務輔導、產品推介等全方位金融服務。截至2021年末,共為15個省“百大項目”授信59.9億元,發放貸款41.1億元;制造業貸款余額119.3億元,同比增長12.2%;綠色貸款余額117億元,同比增長49.6%。
二是發展供應鏈金融促進產業鏈協同發展。成立供應鏈金融工作專班,研究制定《大慶市發展供應鏈金融支持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加快構建政、金、企合力支持供應鏈金融發展的工作機制。推進完成省、市兩級供應鏈金融重點任務,積極對接蒙牛、圣泉等重點企業和大慶金融產業園、高新金服等科技平臺,組織專題座談會、銀企對接等活動。截至2021年末,“油企通”“商信通”等油化產業鏈貸款累計達91.2億元。
三是推行“全鏈通”提升企業開戶便利度。制定落實《優化企業銀行賬戶服務實施意見》,在全省率先實現“全鏈通”企業開戶2小時內辦結。通過精簡企業開戶流程,壓縮辦理時限,著力降低企業開戶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目前,已有167戶企業通過“全鏈通”系統完成銀行賬戶開立業務。
優化金融服務模式,提升實體經濟融資效率
大慶市充分發揮“金融引擎”作用,大力優化金融服務模式,促進實體經濟融資降本增效。
一是建設運營大慶產業金融服務平臺。豐富拓展平臺金融產品和服務,完善信用培育功能,各方形成合力為企業提供“一站式”便捷融資服務。。目前,平臺累計注冊企業15250家,入駐金融機構32家,發布金融產品151個,解決融資需求總額18.6億元。
二是加大貸款貼息力度降低融資成本。落實援企穩崗貸款貼息政策,擴大政策覆蓋面,為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提供總額500萬元的貸款貼息資金,助力民營及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目前,已有182家企業獲得貼息,覆蓋貸款5.5億元。
三是推行“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模式。健全組織、運行、管理三個機制,打通系統、行業、數據三個壁壘,精簡辦理、審批、要件三個事項,在全省率先將不動產抵押登記服務窗口延伸到金融網點,實現“全程網辦”。目前,全市共設立不動產抵押登記便民服務窗口83個,其中銀行服務點累計辦理業務2039筆,金額達5.4億元。
創新融資產品,推動實體經濟信用“變現”
大慶市著力打破傳統抵押貸款路徑依賴,創新推廣融資增信產品,“以信換貸”破解企業融資問題。
一是上線“政采貸”產品讓供應商“融得起”。研究開展政府采購合同融資工作,在政府采購平臺、金融監管部門、采購人、供應商等數據互聯互通的基礎上推出“政采貸”融資產品,通過建立綠色通道、優化審查流程、簡化審查手續,為企業提供低門檻、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資服務。2021年3月,郵儲銀行大慶分行向德亮節能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發放全省首單線上“政采貸”97.3萬元。
二是推出“貸款碼”產品助企“碼”上融資。指導大慶產業金融服務平臺上線企業“貸款碼”,運用金融科技整合金融機構貸款準入條件、政府部門政務數據和天眼查、啟信寶等平臺商業數據,線上診斷審貸企業存在問題,自動生成涵蓋基本信息、關聯信息、經營信息、處罰信息等200多項數據的審貸企業增信報告,實現“用數據換信用、用信用換信貸”。自2021年5月“貸款碼”上線以來,已累計為15戶企業解決融資需求1100萬元。
三是整合金融資源首創“保聯融”產品。指導大慶高新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創新推出“保聯融”產品,由旗下子公司為企業提供應收賬款管理、壞賬擔保等服務,引進東北中小企業融資再擔保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融資擔保,聯合興業銀行等戰略合作銀行提供信用貸款,引“金融活水”緩解中小微企業貸款難問題。目前,已有2家企業通過“保聯融”產品獲得中國銀行、龍江銀行及興業銀行發放的流動資金貸款1400萬元。
四是積極創新質押融資方式。推動銀行機構完善針對科技創新型企業的金融服務和產品體系,大力推廣知識產權類質押融資業務,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精準性和持續性。截至2021年末,全市知識產權類質押貸款余額1048萬元。其中,商標權質押貸款余額788萬元,專利權質押貸款余額260萬元。
未來,大慶市將聚焦“1+3+5”現代工業新體系,瞄準油氣采掘、“油頭化尾”、汽車裝備、數字經濟等重點領域,通過優化創新金融產品服務、常態化開展銀企對接、發展供應鏈金融等舉措,穩步推進產融合作,加快推動工業領域生產方式和產業結構的綠色化轉型,助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