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的零售之路開始求變:關停部分地區優選,在北京推出同城電商。這是一次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的大動作。
今年4月起,美團開啟了新一輪裁員,裁員重災區落到了新業務板塊,尤其是在“快驢”、“美團優選”、“美團買菜”業務上裁員幅度約20%。
裁員背后,是美團在零售業務上的調整。美團優選開始在西北地區撤退,相繼退出新疆、甘肅、青海、寧夏四個省份,北京自提點也暫停服務。
同時,“同城電商”卻悄悄在北京上線。對此,美團回應稱,“同城電商”在北京地區仍處于測試階段。
一退一進,并非沒有征兆。2021年美團虧了156億,造成這么大額虧損的原因,就是美團的新業務。這一年,美團的新業務虧了384億,即便是外賣、到店這些業務賺的錢,也沒法填滿新業務挖的坑。
終于,在燒錢換增長和盈利求生存兩條路上,王興還是選擇了后者。王興表示,美團在新業務中的投入將更為謹慎,未來將會注重新業務的高質量增長。
社區團購變身同城電商,美團看重的是本地生活方面的積累和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力量優勢。但是,在電商體系中,阿里、京東、拼多多三巨頭已經將市場近乎瓜分殆盡,而以美團電商目前區區1000多個SKU的力量,究竟是蚍蜉撼樹還是四兩撥千斤,仍然是個問題。
調整,從社區團購開始
如果回到一年前,美團優選可能是社區團購里面的“成功典范”。
當十薈團、橙心優選相繼撤出戰場時,只有美團的美團優選和拼多多的多多買菜依然堅挺著。
但如今看來,美團成了先收縮的一方。
4月25日,美團優選在北京地區發布公告稱,2022年4月26日起,北京地區的自提點暫時停止服務。
在北京之前,美團優選已經開始相繼在西北地區撤退。消息稱,美團優選將陸續在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的西北四省份關停業務,西北地區僅保留陜西省。
上述地區美團公告顯示的是,自提點將暫時停止服務。對此,美團客服給出的回復是,平臺為了持續優化用戶體驗,以提供穩定可靠的次日達服務,因此暫停服務,“具體恢復時間還需要等待平臺通知。”
但更多接近美團內部的人士表示,在西北地區重新運營的可能性比較小。
和業務關停同時進行的,還有裁員。4月初,美團開啟了新一波裁員。據了解,此次裁員涉及美團整體人員15%-20%的規模。其中,到家事業群大約5%,到店事業群大約10%,新業務板塊裁員規模相對較大,尤其是在美團優選、美團買菜和快驢三大業務上,裁員幅度約為20%。
裁員、撤退,美團以最快的速度開啟了社區團購業務的“瘦身”之旅。
回頭來看,美團在社區團購賽道上從進軍到撤退,也只不過用了一年時間。據了解,美團優選向青海、寧夏等西北五地拓展,最早是從2021年初開始的。
美團選擇“瘦身”社區團購業務的原因很簡單——錢。
社區團購賽道燒錢,可以說是一件眾所周知的事情,過去一年,興盛優選、橙心優選、十薈團等玩家,幾乎都是因為虧損過高,無力覆蓋,最終選擇關停。
2021年,在外賣、到店兩大業務板塊均實現盈利的背景下,由于新業務板塊的虧損,導致美團一年虧了156億元。其中,包括美團優選、美團買菜以及美團閃購業務在內的美團新業務板塊經營虧損從2020年的109億元擴大至384億元。而美團優選業務經營僅第四季度的虧損就達到66億元。
“美團選擇在現階段‘瘦身’優選業務,實際上是在調整成本模式,這有利于美團的持久發展。”業內人士坦言。
撤離上述地區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履約成本。
相對而言,西北各省份幅員遼闊、地勢復雜、人口密度低,倉庫供應鏈的投入和產出效益遠遠低于東部和南部地區。
至于北京,一方面是五環內貨車限行的影響,另一方面,以北京的生活節奏,即時性更強的美團買菜會是更多用戶的首選。
和二三線城市不同的是,一線城市的消費人群具有重時效而輕價格的特點。而美團買菜通過更靠近消費者的前置倉布局周圍三公里,并與美團最后一公里的騎手配送配合,打出“時效”和“新鮮”的優勢,更符合一線城市消費人群的要求。
多位接近美團內部的人士也證實了這一點,“一線城市主攻買菜,二三線城市主攻優選。”
除了縮減投入、降低成本外,美團優選還同時開啟了拉高毛利的動作。
從2021年6月起,美團優選就開始著重抓起了各個環節的毛利情況。11月,美團優選在西南地區提高了商品價格。此外,據報道,部分縣域代理商甚至被要求自己掏錢做補貼,以緩解商品提升毛利率導致的用戶流失等問題。
王興也曾表示,2022年,新業務的虧損將有所減少,公司將更加專注于包括美團優選等在內的新業務的高質量增長,同時不斷提高單位經濟效益和運營效率。
加碼電商,一退一進
一退一進,社區團購撤退的同時,美團正在加碼即時電商。
早在2021年,美團在內部就宣布,將“美團優選”的業務模式正式命名為“社區電商”業務,并要求內部員工自“2021年起,描述美團優選業務模式時,不得再使用社區團購等其他說法”。
進入2022年,美團電商的動作更加頻繁。
2月,美團上線了內容種草功能“珍箱”,又在之后升級為主打“分享好東西,發現好生活”的“逛逛”,和“小紅書”玩法類似。
3月,美團電商增加了品牌自營店,上線了“自營品牌”頻道,由美團發貨,玩起了“京東自營”的模式。
最大的變化還是在4月末。在電商板塊下,美團在北京上線了“同城電商”欄目,整合北京本地供應商,打出了“今天買、明天到”的標語。
目前,“北京同城”欄目下共有八個品類,分別包括美妝個護、鮮花蛋糕、數碼家電、食品飲料、居家生活、生鮮果蔬、母嬰玩具、寵物生活。
比較有意思的是,北京同城推出的時間節點恰逢美團優選撤退,而北京同城顯眼的“次日達”的標簽,也傳達著美團并沒有放棄次日達的零售玩法。
和社區團購自建供應鏈、物流以及倉庫等基礎設施相比,美團在“同城電商”的玩法更像是整合全城商家資源。這好比同城電商是另一個外賣平臺,只是這個外賣范圍不限于三公里,而是整個城市。
對此,美團強調,“同城電商”在北京地區仍處于測試階段,暫無向其他城市推廣的計劃。
“北京同城”或許是最貼近此前美團電商裁員背后反映出的真正戰略思路,將這套供應鏈激發出更大的潛能,讓“次日達”的玩法有更多的用武之地,而不僅僅是在幾棵白菜面前內卷。
這對美團帶來的一個直接正向影響是,客單價的提升。
傳統的社區團購以“吃”作為第一入口,肉蛋蔬菜等生鮮品類往往是社區團購的首選品類,但生鮮利潤率偏低、客單價也偏低,這是困擾所有社區團購玩家的難題。
利潤的提升,最終是要依靠消費者購買客單價更高、利潤率也更高的日用百貨。這是包括社區團購在內的所有零售行業都要邁過的一關。
但美團現在面臨的問題是,SKU(庫存量單位,每類商品中一個單獨的款式算作一個庫存量單位)偏低。
東北證券公布的一份研報顯示,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美團優選擁有的SKU數量大約為1700多個。美團買菜的SKU截至2021年11月,大約為1500個。
與之相比,以“精選”著稱的倉儲會員店的SKU數量已經達到3000-4000個,傳統線下超市大賣場的SKU數量通常為上萬個。
同為互聯網巨頭,徐雷曾在2020年列舉過一組數據:京東零售管理的自營SKU,就已經超過500萬個。
這意味著,現在的美團電商能售賣的品類,只相當于一家街頭便利店的水平。
普通消費者或許會臨時選擇去便利店買一瓶洗發水或一瓶護膚品,但通常不會將那里作為洗發水和護膚品的購物首選。
而從美團目前的情況來看,短時間內也很難再用燒錢的方式擴充SKU。
美團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已經承壓。財報顯示,美團2021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為-40.11億元,投資活動的現金流凈額達到-584.92億元。
國信證券研報顯示,中心倉可以分揀的SKU存在著上限,同樣商品數量下更多的SKU會降低效率,提高分揀人員成本。對美團來說,再次燒錢,恐怕不太現實。
對于急需提升盈利能力的電商業務而言,短期內最行之有效的方式是,要么吸收客單價更高、利潤更高的高端品牌,要么說服現有的經銷商給美團更多的讓利促銷。前者的困難在于,SKU偏低決定了很難培養用戶的購買習慣。后者則可能再次陷入“抽傭”式的爭議。
外賣小哥決定一切?
透視美團社區電商的一退一進,還不得不談到美團的另一個傳統優勢——外賣。
盡管目前圍繞騎手的個人待遇和保障等問題,還有眾多爭議,但不得不承認,數百萬美團外賣騎手組成的即時配送力量,在本地配送方面,幾乎已經可以和京東的快遞小哥相媲美。
疫情期間的保供措施已經體現了這一優勢,4月24日晚,美團買菜方面宣布,作為北京市重要保供企業,在抗疫保供期間,北京地區訂單配送時間即日起延長至每天24時,同時加大備貨量。目前一線分揀人員增加70%,配送人員增加50%,除個別積壓站點以外,將盡可能保證訂單當日完成配送。
浙商證券研報也表示,到家業務是美團的生態基礎,也是難而正確的堅持。
而目前,美團賬面上還躺著一筆700多億元的大額融資,也是為配送業務準備的。
2021年4月,美團發布公告稱,擬尋求以增發股票和出售可轉債的方式,融資近100億美元。所募得的資金將用于科技創新,加大在無人車、無人機配送等前沿技術領域的投入,以及一般企業用途。
從美團目前的現金流來看,配送力量的建設可能是未來數年內唯一一個還能大肆燒錢的領域。
騎手的力量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美團在本地生活方面的優勢。
信達證券分析師馮翠婷在研報中表示,美團作為本地生活的綜合性平臺,其商業模式十分獨特:建立了涵蓋用戶、商戶、騎手“三邊”的交易網絡,同時打造了兩個層級的商業閉環,和生態鏈上各種參與者深度綁定。
這決定了美團同城電商的誕生,是帶著“本地生活”的印跡而來的。
僅就“北京同城”入口而言,新發地直發、傳統老字號等項目品類,都體現出濃厚的“北京味”。
當外賣成為美團率先盈利的業務板塊之后,利用外賣的優勢打開電商的發展路徑,在淘寶、京東、拼多多三巨頭的重壓下鉆出一條路,是美團社區電商能夠實現的。
當然,在電商的話語體系下,依托外賣形成的配送力量既是優勢也是劣勢。
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當美團具有“最后一公里”的獨特優勢時,自然在長距離,甚至跨城、跨省配送的網絡上存在短板。
就配送距離而言,目前依靠騎手騎電動車能達到的“閃送”業務,幾乎就是美團配送的極限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同城電商方面,美團暫時還是使用了第三方物流來完成,而沒有體現出美團現有配送網絡的力量。
在這一模式下,如何保障配送環節的時效性和履約服務的可靠性,仍舊是個疑問。
“實際上,美團的新業務版圖,包括買菜、優選、閃購、電商等,更核心的是需要和傳統業務相結合,包括流量,以及與外賣業務協同、靈活利用自己的配送優勢等,這對于美團來說十分關鍵。”業內人士總結道。
畢竟,在現有的財務狀況下和淘寶、京東、拼多多三巨頭的重壓面前,想要鉆出一條路來,對美團來說,可以犯錯的空間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