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ikaru 編輯 | 三三
誰能想到,2022年的春天,蔬菜成了最應季的奢侈品。
往日平平無奇的黃瓜土豆,成了搶手的香餑餑;春筍、西紅柿這些季節限定的時尚單品,得手快嘴甜運氣好才能順利搶到。
為了能夠囤到新鮮的蔬菜,有家庭發生了用老公換西葫蘆未遂的慘劇。
對于隔離在家的朋友們來說,各地援助的蔬菜大禮包,成了生活中少有的彩蛋。
如果蔬菜包來自山東,那就相當于開出了盲盒中的隱藏款。
有收到的網友凡爾賽地曬了一地“奢侈品”:
在4月這輪疫情中,來自“蔬菜大省”山東的愛心大禮包,幾乎投喂了全國各地的疫區。
花樣之多,品種之全,物資之豐富,讓人羨慕之余忍不住感慨:山東人咋啥都捐呢。
沒錯,要人給人,要物給物,要錢給錢,全力以赴,不求回報的山東人,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從來沒差過事。
“有我們山東人在,就不會讓你們餓肚子。”
這被山東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絕不是空話。
山東蔬菜,寬慰了多少疫區人?
一夜醒來,山東蔬菜似乎成了全網爆款。
各大社交平臺上,吃著蔥省“煎餅俠”送來蔬菜的網友們,對這次命運般的邂逅激動不已:
這輩子沒去過山東,卻吃到了山東最水嫩的青菜。
截止4月4號,山東光是給上海的供應蔬菜就多達3190噸。
而這3190噸的“及時雨”,來自山東大大小小十幾個縣市。
其中的大多數地名,恐怕聽說過的人都很少。
像是被譽為“中國蔬菜第一縣”的莘縣。
這里的菜農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祖祖輩輩只懂得低頭種菜,不懂抬頭表功。
但正是這些看起來“土”掉渣的山東人,聽說封控區的居民吃不到新鮮的蔬菜,立馬三班倒、連軸轉地采摘打包。
每天為上海和吉林,發去1萬份8斤重的“蔬菜包”。
同樣是蔬菜種植大戶的蘭陵縣,收到了上海閔行區加急的20萬斤訂單。
正值春耕時節,菜農們不顧白天的辛苦,連夜搶收出10萬斤箱裝蔬菜。
這里面除了4萬斤的訂單采購物資外,還有各家各戶湊出來的6萬斤免費大白菜。
這些捐菜的農民里,不少人去年才摘了貧困戶的帽子。
也許這就是山東人的實在:
明明自己也不富裕,但就是看不得別人過不好。
蘭陵縣的志愿者陳健,押送著從老家自購的50噸白菜,趁著夜色在路上開了整整一天一夜,到達上海后顧不得休息片刻就直奔封控區街道。
和志愿者們一起卸車時,不善言辭的他被追問了許久,才講出自己“千里送白菜”的初衷。
他聽上海的朋友說,上海人現在急缺新鮮蔬菜,而他的老家蘭陵縣又剛好盛產大白菜,于是便連夜收購了兩大卡車,運送到了上海。
“別看大白菜便宜普通,但容易保存,吃不完就放在冰箱里,多少也算我盡點力了。”
白菜雖然普通,但這份遠在千里之外的掛念卻彌足珍貴。
和陳健一樣的,還有另一位蘭陵縣的“黃瓜俠”。
這個不愿意透露自己姓名的小伙,拉著滿滿一車鮮嫩的黃瓜來到封控小區門口。然后敞亮的大手一揮,讓老人和志愿者免費挑選。
有人問他這是圖什么,“黃瓜俠”羞澀地擺了擺手:
“沒什么,就當我熱愛上海吧!”
看見網絡上封控區的王女士,買不到菜急得團團轉。
一名刷到視頻的山東大哥,二話不說就把滿滿登登的兩大袋蔬菜、掛面送到了她家門口。
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卻難。
特殊時期,每一份菜都是從自己的餐桌上省下來的。
王女士一再感謝,大哥卻不斷說:沒事沒事沒事……
這樣的山東人,樸實得可愛,認真得讓人心疼。
只要自己碗里還有飯,就不會吝嗇給其他兄弟撥出去半碗——這形容的不是某一個山東人,而是山東這個省份的性格。
這次馳援上海的3190噸果蔬中,有600多噸來自壽光。
這座被譽為“蔬菜之鄉”的城市,從新冠疫情伊始,就遠遠不斷往各個城市運送了大量的物資。
最緊急的時候,當地的老鄉們徹夜不睡,在冬夜的寒風里打著手電摘菜。
按他們的話說:“只要地里還有就去摘,看著菜長得慢,心里急得不行。”
看這些這些掏心掏肺的農民,你怎么都不會想到,他們也才剛剛從災難中走出來......
說最少的話,干最多的事
2018年8月,強勢登陸的臺風“溫比亞”讓山東省濰坊、東營、菏澤、泰安的13個城市遭受嚴重臺風災害,156.8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過百億元。
以務農種菜為主要經濟來源的壽光,更是遭遇了1974年以來的最大水災。
成片的大棚因為積水沒處排而倒塌,菜農們一年的辛勤努力,全都付諸東流,家中也是房倒屋塌。
站在洪水退后,宛如澤國的家園前,無數壽光人哭紅了雙眼。
但他們并沒有停在原地等著吃救濟,反而迅速開始搶修互助,把悲憤都投入到了生產自救上。
可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
正當所有壽光人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下一年時,2019年的臺風“利奇馬”的登陸,讓壽光菜農再次欲哭無淚。
“還沒緩過去年受災的勁兒,今年大棚又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2020年的春節,武漢爆發新冠疫情。
此時距離壽光遭遇臺風僅僅半年,剛剛補上虧空的壽光菜農們,卻把能賣高價的優質蔬菜,全都送到了武漢。
這樣的心胸,不就是武俠小說里的“俠之大義”嗎?
而大批壽光的山東司機,冒著可能被感染的風險,接過了送菜赴鄂的重任,不辭辛苦,星夜兼程的奔波在高速公路上。
一句“沒錢也可以出力”,又道出了多少山東人的古道熱腸。
許多年后我們可能會忘了,疫情中吃到了哪些來自山東的蔬菜瓜果。但一定不會忘了有個遠方的同胞,曾不遠千里為我“拼過命”。
我們經常說,看一個人實不實在,不要看他說了什么,而要看他做了什么。
這個真理在山東人身上屢試不爽。
災難來臨時,人群里總有操著“蔥省口音”的熱心腸在忙前忙后。
在2020年那場疫情阻擊戰中,山東連續派出12批醫療隊共計1797名醫務人員奔赴湖北,其中610名隊員直接帶著醫療物資接管了感染率第二高的黃岡市。
為了讓吃不慣米飯的醫護人員在他鄉能也吃得順口,一位在黃岡居住的山東老鄉,直接把整屜的大饅頭送到了醫院。
這樣可愛的山東老鄉,又如何不讓人動容呢?
〓 山東老鄉源源不斷投喂的花卷、鲅魚水餃和富士蘋果
2021年,鄭州暴雨不僅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也讓與河南接壤的山東老鄉們心疼不已。
除了捐款超過千萬的幾家山東民營企業外,一家承包了90后童年記憶的果汁企業所做出的舉動更是讓人大呼意外。
因為經營不善而退市的匯源果汁,當時負債百億,卻第一時間捐出了100萬元物資。
一個山東本土的10元店品牌,在看到前去救援的一線人員被水泡爛的雙腳時,當下拿出了倉庫里價值20萬元的拖鞋和日用品,一刻不停發往河南鄭州。
在“搬家式馳援”方面,你永遠可以相信山東人。
山東人不是第一天這么實在,只是實在的山東人從來不愛炫耀。
因為低調,跟不上前沿潮流的山東對外的形象,更像是那個有點軸、有點“土”的老大哥。
平時你總嫌棄他的做派老舊,但真到了用人的時候,給你跑前跑后,送吃送喝的還是這個忠厚老實的大哥。
5·12災后重建工作中,山東對口援建北川縣城,用三年的時間讓世界看到中國速度,也讓全球看到了中國人的團結一心。
4·20雅安地震發生后,山東紅十字會和民間搜救隊又是第一時間,不顧余震危險,深入到震中區參與救援。
在一次次災難面前,山東捐出了大量的物資,派出了最精銳人員,說了最少的話,干了最多的事。
低調樸實的山東人從未落下過一次逆向奔赴,但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們的故事。
也正是當危難來臨時,我們才能體會到有人為你舍命相救,有人為你挺身而出,是怎樣的一種難得可貴。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疫情終將過去,等到那一天到來時,也請大家別忘了那些曾經為我們“拼過命”的山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