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效解決農民工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就讀的問題,保障隨遷子女基本受教育的權利,近年來,常德財政采取措施全面推進城區學校提質擴容。
一是制定科學的獎補政策,加大對學校新建和維修改造的投入力度。2009年,在新財政體制調整中,市財政制定了對“三區”(武陵區、常德經開區、柳葉湖,簡稱“三區”)新建學校和50萬元以上的維修改造項目實行1:1配套政策,并出臺了相應的資金管理辦法,引導和鼓勵各區加大對學校建設和維修改造項目的投入力度,擴大城區中小學基礎教育規模。2009—2013年市財政對“三區”配套專項資金共1.72億元,增加校舍面積7.27萬平方米,增加義務教育學位10420個 。2014年,市委、市政府確立了“教育三年攻堅行動計劃”的總體目標和具體要求,預計近三年內市財政對各區需投入獎補資金1.9億元,推進城區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及小學19所、新建民辦普惠園23所,預計增加學前和義務教育學位20385個。截止目前,市本級已安排資金1.32億元。
二是嚴格落實建區建校政策,解決新建住宅區學生就讀問題。根據《中共常德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教育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教育20條”)文件精神:“在城鎮總體規劃范圍內進行住宅房地產開發和住宅建設,其規模在4000居民以上的住宅區必須配置小學,8000居民以上的住宅區還必須配置初中學校,學校基建經費要納入開發計劃;新建擴建規模在4000人以下的住宅區和居民建房,開發商和建房業主應承擔教育成本,具體標準和繳納辦法由教育行政部門與有關部門共同研究”。我市已將配建育英小學分校和北正街小學分校作為開發規劃德景園小區和恒大華府小區的前置條件,兩所開發商配建的小學將于今年6月完工交付所在區級教育部門使用,預計增加學位2160個。為配合城區北拓西進的建設步伐,2011年,市財政在新城區全額投資2.55億元新建了常德外國語學校,增加初、高學位1800個。
三是多方籌集整合教育資金,加大老城區新建學校的投入力度。一方面全面推開了西區職教大學城建設,將地處人口密集區域的中職學校搬遷后,改建為基礎教育學校,如工業學校改建為武陵區第一完全小學,常德師范學校改建為市五中,市五中改建為常師附小,常德汽車機電學校改建為一所初級中學,預計需投入置換建設資金4.86億元,增加學位3030個;另一方面在保障性住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工程中,將配套新建學校資金納入投資計劃。這樣既能緩解老城區中小學“大班額”問題,讓進城務工隨遷家庭子女能就近入學,又優化整合了國有資源,避免教育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