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常德市財政局認真貫徹落實新《預算法》的有關規定,進一步深化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將績效管理的各項規定落實到預算管理工作的全過程,力求把每一筆專項資金都用在明處,用到實處,用出效益。目前,常德市的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已成常態,成效明顯。
一、全面推進績效目標管理。對市本級127個專項資金和117個一級預算單位的整體資金進行了績效目標管理,分別填報了專項資金績效目標申報表和部門整體支出績效目標申報表,并由第三方中介對其績效目標的完整性、相關性、適當性和可行性等進行指導審核,實現了財政預算資金績效目標管理全覆蓋。
二、扎實抓好績效評價。組織市直部門對100個專項資金2015年度的管理使用情況進行了績效自評,涉及資金15.4億元,同時,部署市直一級預算單位100%開展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大力引入第三方績效評價,委托天平正大、湖南澧源、恒信弘正、常德方誠四家中介機構對10個專項、4個單位的整體支出和4個購買服務項目開展了第三方績效評價,涉及資金1.8億元。今年分三次組織8名預算績效管理專家對第三方出具的績效評價報告進行了集中點評,從不同的視角分析資金的使用績效,揭示的問題更徹底,描述更精準。
三、運用績效成果。第三方對2015年度的專項資金進行重點評價后,評價結果100%參考運用于2017年度的預算當中,如對績效優秀的項目根據實際需要予以保持或加強,取消農村安全飲水補助資金項目,市直學校文化建設專項經費項目縮減200萬元,要求戰略性新興產業引導資金、禁毒經費、旅游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加強管理等。
四、嚴格區縣考核。10月份召開了區縣市股長會,會議重點解讀學習了《2016年區縣市財政工作評估指標與評估辦法》中有關績效管理的《考核辦法》,統一了考核標準,強調量質齊升,考核的重點強化了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區縣績效目標管理的量化設置及科學合理性審核;二是整體支出評價的全面啟動;三是績效報告的質量提升,對良以下報告,特別是對假評價、假運用的報告一律扣分,且通報區縣政府和財政部門。通過動真格、嚴考核,帶動區縣績效管理工作的均衡發展和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