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知識產權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日益凸顯。2021年以來,新鄉市市場監管部門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和“萬人助萬企”活動,全力優化營商環境,傾力服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全面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截至今年3月份,中國(新鄉)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共受理創新主體專利預審申請298家,累計申請量達2633件,獲得專利授權1634件。今年第一季度,該保護中心專利預審申請量達到了763件,同比增長270%。全市知識產權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新鄉市專利綜合實力、商標品牌發展指數、知識產權保護等工作均位居全省第一方陣,知識產權強市建設全面開啟新篇章。

育沃土 迎來一池春水
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充分發揮中國(新鄉)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運營中心平臺優勢,全力營造一流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通過預審合格進入國家知識產權局快速審查通道后,發明專利授權周期由全國平均20個月縮短至3個月以內,最快僅38天;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周期由全國平均6個月縮短至1個月以內,最快5天就獲得專利授權;外觀設計專利授權周期由全國平均4.5個月壓縮到10天以內,最快1天就獲得專利授權。
2021年,創造創新迎來“一池春水”,中國(新鄉)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專利預審量、授權量呈現更加亮麗的底色。全年共受理專利預審案件1700件,其中,發明專利414件、實用新型專利1252件、外觀設計專利34件;預審合格并進入國家知識產權局快速通道1244件,其中,發明專利227件、實用新型專利994件、外觀設計專利23件;年度授權專利1134件,其中,發明專利177件、實用新型專利934件、外觀設計專利23件。
促運用 添彩實體經濟
“我為群眾辦實事”,關鍵在“辦”,根本在“實”。始終堅持問題導向,錨定加強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推進知識產權金融創新、培育發展專利密集型產業、組織開展專利導航、實施知識產權強企提升行動、實施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推進工程、知識產權助力鄉村振興行動等7項工程任務,千方百計為實體經濟賦能添彩,知識產權運用釋放新潛能。2021年,專利預審服務技術領域成功拓展,保護中心可受理的IPC國際專利分類小類號從原來的40個擴展到75個;組織召開新能源電池企業、裝備制造企業、駐新高校專利工作座談會3場;幫助企業培訓人員700余人次;年度新增備案企事業單位130余家,該保護中心備案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總數達到396家,新增注冊代理機構66家,注冊代理機構總數達到156家;上門為46家企業開展維權服務,提供專利糾紛咨詢意見3家,提供侵權判定咨詢意見10件;全年完成專利預警項目2項,在國外預警項目中,為新鄉市某出口型企業避免經濟損失3.5億元人民幣;全市6家企業實現專利權質押融資共計1.8億元,同比增長403%;“獲嘉大米”成功注冊中國地理標志商標,展現興農“豐”景。
強保護 推動綠水長流
加強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構建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格局,全面提升保護能力,著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推動大眾創新“青山常在”“綠水長流”,加快建設創新型新鄉。牽頭與市委宣傳部,市公、檢、法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建立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協作配合工作機制的實施意見》。建立重點領域、重點產業、重大活動維權援助服務機制,開展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一站式”服務。加強知識產權系統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完善知識產權守信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加大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區城市建設力度,把知識產權工作納入政府年度考核體系。在全省率先開展了委托縣區進行專利行政執法及專利糾紛行政調處工作。2021年,完成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案件5件、人民調解案件18件;全系統共辦理各類專利糾紛案件10起、各類知識產權案件99件,罰款共130.121萬元。
健體魄 助推產業騰飛
印發實施《新鄉市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新鄉市知識產權獎補資金暫行管理辦法》,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持續培育高價值專利,提升市場核心競爭力,構筑產業發展新高地,新鄉市知識產權助推產業騰飛邁上新臺階。2021年,共推薦中國專利獎3家、河南省專利獎8家,參評河南省知識產權強企優勢企業28家,全年新增中國馳名商標和地理標志商標各1件。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有效發明專利3668件,居全省第三位;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6.11,居全省第四位。全市中國馳名商標37件、中國地理標志商標16件,分別居全省第三位和第一位。為產業創新賦能發展蓄力,為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新鄉市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穩步推進,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來源:新鄉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