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監管是市場監管方式的創新與變革,充分發揮信用監管基礎性作用,對提升市場監管能力、規范市場秩序、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具有重要作用。近日,河南省市場監管局召開全省市場監管系統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工作線上培訓視頻會議,就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工作進行培訓。
省市場監管局信用監管處二級調研員符鋼通報我省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管理工作情況。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河南省市場主體共計876.8萬家,其中公司類253.6萬家,個體工商戶603.7萬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9.5萬家。被列入異常經營名錄25.6萬家,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7.2萬家,被標注為異常的個體工商戶71.8萬家。
“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是信用監管、社會共治的基礎和關鍵,是“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的根本,是震懾力和監管長出新牙齒的重要載體?!?符鋼提到,要全面梳理排查列嚴線索,與正在組織開展的“網劍”“鐵拳”等專項行動結合起來,對產品質量安全、虛假宣傳、消費欺詐等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進行全面梳理,盡快查辦處理本領域監管難題,狠抓性質惡劣案件。要準確把握列嚴標準和程序,在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列入程序、文書以及管理信息、行政處罰信息公示等方面,要嚴格、規范、公正、公平,既實事求是,又依法依規,經得起問、經得起查、經得起法律法規檢驗。
市場監管總局信用監管司信用建設處副處長孫景云指出,近年來“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取得新突破,通過強化事中事后監管,轉變監管理念,創新監管方式,以有效的“管”促進更有力度的“放”,市場監管領域信用監管新機制基本形成。實施企業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制度,加強失信約束,在政府采購、行政許可、銀行信貸、授予榮譽稱號等領域依法予以限制,有利于探索推動社會共治,形成企業自律、行業自治、政府監管、社會監督的多元化共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