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碼新能源汽車
對于大眾汽車來說,要想化解平均燃料消耗量的壓力,填平新能源汽車積分的窟窿,最直接的解決方式就是自行研發、生產足夠數量的新能源汽車。
事實上,從2012年國務院正式出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2012-2020年)》開始,南北大眾就意識到自己遲早有“躲無可躲”的一天。
上汽大眾表示,其一直都在關注市場動向和行業政策,并積極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2015年6月,上汽集團與大眾汽車集團在德國柏林簽署了協議,雙方將在純電動車領域開展進一步合作,支持上汽大眾研發面向中國市場的純電動車型。
另外,上汽大眾位于安亭的汽車二廠也將于近期完成升級。資料顯示,該廠未來的產能將從當前的20萬輛提升至36萬輛,擴能80%,改造后的安亭二廠將用于投產新朗逸家族和朗逸純電動車型。上汽大眾方面表示,該工廠可實現年產純電動朗逸9萬輛。
至于一汽大眾,則在近期發布了“2025戰略”,該戰略將新能源汽車定為未來發展的重點,大眾品牌旗下所有車型將在未來推出新能源版本。一汽大眾銷售公司執行副總經理孫惠斌表示,在優化產品結構的基礎上,一汽大眾將全面布局新能源汽車,推進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力爭在2025年達到總產量的25%。
此外,一汽大眾華南基地二期也即將落成。資料顯示,該工廠正式投產后,一汽大眾整個華南基地的產能將翻倍至年產60萬輛,生產的產品也將囊括大眾品牌最新技術的新能源汽車。
借助外部力量
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因為市場和產品的不確定性,南北大眾即便從今年起陸續推出新能源汽車,銷量可能也無法負擔得起雙積分政策的要求。
雙積分政策的積分使用規則顯示,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若為負,可以通過關聯企業間的轉讓進行抵償;新能源汽車積分如果不夠,只能通過向其他有盈余積分的企業購買進行抵償,不過,賣方自然也包括關聯企業。
這為南北大眾提供了兩條后路,一汽集團和上汽集團旗下都有數家子公司。譬如,上汽集團旗下上汽乘用車就是新能源汽車銷售大戶,來自全國乘聯會的數據,2017年1-11月上汽乘用車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7573輛,在行業中位列第四位。
此外,南北大眾的母公司大眾汽車集團也在為南北大眾尋找出路。去年年中,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市場再度牽手另一家中國汽車制造商江淮,合資生產純電動乘用車項目。近期資料顯示,江淮大眾不僅將啟用一款全新LOGO,更將從2018年至2023年規劃推出5款清一色的純電動車型,定位緊湊型SUV。
汽車行業分析師向記者表示,江淮近些年對于新能源汽車項目的發展不容小覷,大眾此次愿意合作絕對不會吃虧,反而極大可能從中受益。
大眾(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之前接受采訪表示,在全面的戰略布局下,大眾設定了新的目標:通過和上汽、一汽、江淮三家合資推出新能源汽車,大眾2020年在華新能源車銷量目標是40萬輛,2025年要達到150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