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宜賓市汽車產業發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出資159873.2421萬元持有凱翼汽車50.5%股權,五糧液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宜賓普什集團通過認繳1582.9033萬元持有凱翼汽車0.5%股權,原先凱翼唯一的股東奇瑞汽車股權減持至49%。這意味著,奇瑞汽車喪失對凱翼汽車的控股權。
緊隨著寶能集團成功入股觀致汽車。
此前奇瑞汽車和Quantum(2007)LLC分別持有觀致汽車50%的股權,在寶能注資之后,奇瑞汽車和Quantum(2007)LLC分別出讓25%和26%的股,寶能集團、奇瑞汽車和Quantum(2007)LLC的持股比例分別為51%、25%和24%——奇瑞汽車降為觀致汽車第二大股東。
短短一年多時間里,奇瑞同時放棄對凱翼汽車、觀致汽車的控制,多品牌發展戰略宣告失敗。
多品牌之殤
縱觀奇瑞汽車的發展,其一直有多品牌運作的慣例。
2009年,奇瑞汽車將原來的單一品牌劃分為奇瑞、瑞麟、威麟和開瑞四個品牌,并計劃向市場推出30多款車型。本著“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想法,奇瑞希望通過多品牌運營的方式進一步搶占市場。
2010年,奇瑞汽車進一步調整策略,將瑞麟和威麟作為產品品牌劃入奇瑞品牌當中,另成立旗云事業部。
對此,業內分析師對記者分析,奇瑞汽車本身底子太薄,在資金和技術上都無法支撐多品牌的發展,多品牌戰略非但沒有讓奇瑞汽車進一步發展,反而不斷拉扯、消耗奇瑞汽車有限的資源。
2012年,奇瑞汽車宣布停止運營瑞麒和威麟兩個品牌。
2013年初,奇瑞汽車在內部宣布撤銷旗云事業部。
然而,奇瑞汽車內部復雜,戰略推進不徹底,導致旗云事業部“名撤實不撤”。知名汽車媒體人婁兵就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原本應該被撤掉的旗云項目組在2013年底拉著安徽省江北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奇瑞商用車(安徽)有限公司和蕪湖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三方共同投資成立新汽車品牌凱翼汽車。
借著奇瑞汽車原本的生產資質,凱翼一邊打著“眾包造車”的名義在互聯網上拉攏年輕消費者,另一邊借著奇瑞原本的車型技術快速切入正飛速發展的SUV市場。
僅僅兩年時間,凱翼汽車已在市場中站穩腳跟,2016年銷量超過5萬輛。鑒于凱翼汽車銷量不錯,奇瑞汽車將凱翼品牌收回奇瑞汽車體系內。
加上此前和以色列集團共同投資的觀致汽車,奇瑞汽車體系內依舊是奇瑞品牌、凱翼品牌、觀致品牌、開瑞品牌四大品牌同時運作的情況。
業內人士表示,這種在發展戰略上不斷搖擺的情況,讓奇瑞汽車始終無法集中精力推進公司快速發展,2017年1-11月,奇瑞汽車銷量僅481028輛,同比下降5.7%。近兩年,奇瑞在銷量上徘徊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