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騰訊、格力等等企業的“元宇宙”商標被駁回后,寧波銀行(002142.SZ)也去申請了多個元宇宙相關商標,能不能通過還未可知。畢竟,截至2月21日,商標數據庫中約有1.6萬余件與“元宇宙”“METAVERSE”相關的商標申請,但從注冊結果來看,目前整體通過率并不高。
當然,銀行布局元宇宙并不是什么新鮮事,江蘇銀行(600919.SH)、浙商銀行(601916.SH)和百信銀行等先后宣布布局金融元宇宙,可隨之引發業界的討論是關于元宇宙在金融場景的應用。
此番,寧波銀行的操作,是否是找到了更合適的切口?
更好的金融服務體驗
日前,天眼查app顯示,寧波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申請注冊多個元宇宙相關商標,包括“寧波銀行元宇宙”“匯通元宇宙”“永贏元宇宙”,國際分類為金融物管,目前商標狀態為商標申請中或等待實質審查。據了解,“匯通”商標多應用在寧波銀行信用卡,而“永贏”商標則應用于寧波銀行旗下金融租賃公司。
雖然申請了商標,但寧波銀行目前尚未宣布布局元宇宙的相關計劃。
從已宣布進軍元宇宙的幾家金融機構此前公布的方案來看,招聯消費金融提出普惠服務自動化、消費體驗全真化、智能管家定制化;百信銀行關注AI數字人、沉浸式體驗和基于區塊鏈的數字資產;江蘇銀行則提出了客戶感知、客戶連接和服務呈現是金融元宇宙的三個重要領域。
從中可以看出,我國銀行業涉足元宇宙,目前主要體現為虛擬數字員工、數字藏品、智能金融服務等形式,主要目的是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金融服務體驗。
博通分析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認為,銀行紛紛布局元宇宙主要還是為了跟熱點結合提升品牌知名度,便于所開發的產品更加能讓用戶理解,實際上跟原有的金融科技服務內核一致。
當下經濟社會發展與客戶金融需求的變化進一步呼喚商業銀行的數字化轉型,借助金融科技持續賦能銀行業務拓展與經營管理,是行業的大勢所趨。金融科技也成為了寧波銀行關注的重點。在2021年半年報中,寧波銀行多次提及金融科技,表示堅持智慧銀行戰略,以系統化、數字化、智能化為發展策略,加大金融科技資源投入,全面深化金融科技融合創新,實現為業務賦能、為客戶賦能的目標。
助力提升零售業務占比
金融科技是寧波銀行拓展零售業務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半年報中,寧波銀行也表示,公司繼續堅定不移地實施大零售戰略,通過借助金融科技,加快完善線上化、場景化、智能化服務布局,以數字化轉型強化專業化服務能力,不斷延伸客戶經營觸點,增加客戶黏性,推動個人貸款保持較快增長。
從寧波銀行自身來看,其零售業務并不占優勢。2021年上半年,寧波銀行對公貸款4545.8億元,總貸款占比為61.4%;零售貸款2860.2億元,總貸款占比為38.6%。同期的平安銀行零售貸款占比總貸款的62.9%;而招商銀行零售貸款占比總貸款53.2%。與其他以零售業務為主的銀行相比就能看出,寧波銀行業務以對公業務為主、零售為輔。
近年來,寧波銀行始終致力于提升零售業務占比。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6月末,寧波銀行個人貸款總額3091.56億元,占貸款和墊款總額的38.85%,比年初提高0.80個百分點。
注冊元宇宙相關商標,是寧波銀行為實現科技金融服務的持續創新和發展提前布局。不過,王蓬博也指出,零售金融需要場景和用戶,在此基礎上提供更多的金融科技服務才能養成使用習慣和流量,才會改變零售金融的市場格局。
金融機構構建“元宇宙”路還很長
關于金融行業布局元宇宙,王蓬博認為,元宇宙的概念實際上就是對虛擬現實的整合以及重新命名而已,所以目前來看炒作的水分很高。有專家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并表示元宇宙的定義尚不明確,技術和商業模式也并不成熟,銀行應避免過度炒作概念。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教授歐陽日輝在文章中寫到,金融機構想要構建其真正的“元宇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或許元宇宙就是銀行等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的盡頭。“未來銀行客戶更可能沉浸于元宇宙線上應用,元宇宙可能從無感體驗金融產品、沉浸式的金融客戶陪伴、金融產品實時創造等方面改變銀行業務,銀行可以順應產業數字化和元宇宙的方向去做場景金融延伸,或能連接更廣泛的客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