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金融局的委派,北京市網貸協會正在對全市的網貸平臺進行排查。《華夏時報》記者在7月6日了解到,在前期完成對其會員及觀察員單位的摸排后,北京市網貸協會又接受北京市金融局的委派,對其他平臺進行排查。這一輪排查工作預計在7月底完成。
零壹財經CEO柏亮認為,根據此前傳出的專項整治辦法,7月之前是排查階段,而7月到11月將是治理階段。他表示,繼4月份國務院召開電視會議,開始了為期一年的專項整治活動,北京是響應最為明顯的地區。北京網貸協將全市的網貸企業納入自主管理,上半年主要進行信息登記的工作。
對此,作為北京市網貸行業協會副會長單位,銀客網總裁林恩民表示,已經將平臺基本信息、項目信息、 借款人信息、擔保信息等多維度按要求進行了報送,目前還沒有收到反饋。
金融工場CEO崔海晨也回應,該平臺已經接受了協會的首輪排查,主要是一些基本的經營信息的提交上報。而關于后續的排查,目前沒有得到進一步的信息。他表示,平臺之后主要還是加強合規性建設,完成“1+3+N”北京模式中資金存管、信息披露和產品登記。
其中,資金存管正同徽商銀行進行后臺數據對接;關于產品登記,金融工場也已于今年年初對接協會產品登記系統;信息披露方面,除了定期向協會對接數據外,還通過運營報告等形式對外公布。
“如果說之前的監管政策更多是框架型,那么近期傳達出的監管政策則更加細分、具體和嚴格,涉及很多實際操作的規則,這也符合市場的一貫預期。”崔海晨表示,以北京市“1+3+N”模式為例,正體現了監管對于行業理解的逐步深入,開始有的放矢。
他認為“1+3+N”北京模式中,產品登記、信息披露和資金存管三條,對于動機不純立意不良的平臺幾乎是毀滅性打擊,“因為這些門檻對于投機者、攪局者來說是巨大的成本,但是對于行業真正的踐行者卻是分內之事。”
林恩民同樣表示,之后的專項治理與協會目前要求的項目相差不會太多,應該會更加細化。因為“目前平臺合規發展過程中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已經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共識”。他表示,后期監管層的各項事情會正常面對,“該交的資料一點不差的上交”。
從整體來看,柏亮認為監管似乎正在向牌照監管的思路靠近。他舉例,目前一些平臺的債權轉讓已經開始借助金融資產交易所進行債權的登記與交易,機構對于金融資產交易所的布局也在顯現。“凡有能力的機構都在布局牌照,包括像保險經紀公司、基金銷售等等。”
類似地,林恩民也認為,在合作方面有實力的平臺會更多的選擇和傳統金融機構合作,業務發展也將向類金融機構演變。零壹研究院數據中心發布《P2P借貸行業中報》顯示,2016年上半年新增平臺259家,同比下降77.4%,較去年下半年下降67.2%。報告預計下半年新增平臺仍繼續維持在低位。柏亮卻表示,一些實體的企業或者持牌金融機構可能會繼續進入。具有代表性就包括碧桂園、富士康及紅星美凱龍等企業在近期陸續上線了互聯網金融平臺。
“對于大的機構而言,現在的時機比以前要好。”他解釋,經過一個混亂到監管的周期之后,行業的獲客成本、交易成本有效降低,新平臺在監管風險也在下降。行業也歡迎有更合法、合規要求的公司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