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RNA分子診斷第一股”上海仁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仁度生物”)披露2022年一季報。這是該公司上市后首份財報。財報顯示,即使在新冠檢測需求持續放量的情況下,仁度生物卻增收不增利。業績“不盡如人意”背后,其近幾年重營銷而輕研發的做法不免受到詬病。
增收而不增利,業績增長受疫情影響較大
根據財報,2022年一季度,仁度生物實現營業收入9328.02萬元,同比增長7.4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80.66萬元,同比下降13.54%。
相較于此前預計數據,仁度生物此次披露的數據顯示,其一季度實際營收反而實現正向增長,但卻增收不增利。
(來源:仁度生物2022年一季報)
仁度生物成立于2007年,是國內最早一批專注于RNA恒溫擴增技術和產品的生命科學企業之一。3月30日,仁度生物在上交所上市,被稱為“RNA分子診斷第一股”。不過,公司上市首日便出現破發,當日大幅收跌10.86%。
對于上述財務數據,仁度生物在一季報中并無過多說明。在其上月披露的上市公告書中,就業績預計下降原因,仁度生物表示主要系新冠業務收入下降幅度較大,包括新冠檢測試劑的銷售單價呈下降趨勢,對應產品毛利率有所下滑,但期間費用保持穩定,故而預計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凈利潤的下滑幅度大于營業收入的下滑幅度。
同眾多IVD企業一樣,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新冠檢測業務成為仁度生物業績主要貢獻者。這也使公司業績增長難免受疫情影響較大、且具有一定偶發性的困擾。
(來源:仁度生物上市公告書截圖)
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到,仁度生物所涉新冠檢測業務包括:新冠檢測試劑銷售、子公司泰州智量提供的新冠檢測服務、以及完全應用于新冠檢測的AutoSAT儀器銷售。數據顯示,2020年和2021年(1-9月),仁度生物分別實現營收2.50億元、2.24億元。但剔除新冠檢測業務后,其營業收入僅為1.39億元、1.22億元??梢?,新冠檢測業務貢獻近55%的營收。回頭看沒有疫情影響的2018年和2019年,仁度生物整體營收也不超過億元。
根據仁度生物招股書,按產品類型劃分,其業務主要包括試劑、儀器、耗材等板塊。其中,試劑中又可細分為呼吸道、生殖道、腸道和血液傳染病等。記者梳理資料發現,除新冠檢測業務外,其院內市場也“不盡如人意”,公司生殖道、腸道以及新冠以外的其他呼吸道產品銷量受疫情影響較大。對此,仁度生物表示:“在疫情防控期間,全國各級醫院投入大量的醫護人員和衛生資源到疫情防控戰役中,導致公司相關產品銷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重營銷而輕研發,體量明顯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冠檢測業務持續放量的情況下,近年來,仁度生物銷售費用卻持續增長。
記者梳理發現,2019年—2021年,其銷售費用依次為5977.33萬元、8092.32萬元、10137.41萬元。對比之下,其研發投入卻顯得微乎其微。2019年—2021年,其研發費用依次為1379.84萬元、2369.83萬元、2632.00萬元。
(來源: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
據了解,除仁度生物外,國內尚無細分RNA 檢測類上市公司,分子診斷同行業上市公司主要有碩世生物、艾德生物、凱普生物、圣湘生物、之江生物等。但數據顯示,仁度生物銷售費用明顯高于行業水平,而研發投入明顯低于行業水平。根據仁度生物招股書,以2021上半年數據為例,行業(可比公司)的銷售費用率均值為16.12%,而仁度生物銷售費用率高達33.64%;行業研發投入平均值為4067.65元,仁度生物研發投入卻僅為1073.82萬元。
(來源:仁度生物招股書截圖)
(來源:仁度生物招股書截圖)
華金證券分析,假設以上述公司來看同行業情況,其中,由于碩世生物、凱普生物、圣湘生物、之江生物等受疫情催化較為顯著,處于非常態狀態,平均收入規模(前三季度)達到22.28億元,平均 PE-TTM(算術平均、剔除負值)為9.67X;而艾德生物則相對未受到疫情催化,平均 PE-TTM 為 51X。比較來看,仁度生物收入體量明顯低于行業平均水平,雖然公司同樣受到了新冠疫情催化,但由于本身體量較小及新技術適應范圍限制,體量擴張程度會低于碩世生物、凱普生物、圣湘生物、之江生物等。不過,毛利率上,仁度生物與行業平均水平基本相當。
記者注意到,在4月25日披露首份財報后,近兩日來,在二級市場,仁度生物股票也不大樂觀。公司為何增收卻不增利,未來業務布局又如何……針對上述問題,中國經濟網郵件至仁度生物,但截至發稿,記者尚未收到回復。
(來源:華金證券研報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