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聚焦制造業這一立市之本,德陽市錨定產業鏈上下游需求,緊緊抓住項目投資“牛鼻子”,優存量、擴增量、提質量,德陽市工業經濟總體穩定,實現良好開局,為德陽市經濟開局企穩發揮了“壓艙石”作用。一季度,德陽市制造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44.6%,較2021年提升3.4個百分點,高于全省19.5個百分點,比重位居全省第一。

一季度,衡量工業經濟的主要指標——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工業投資,分別同比增長8.2%、20.6%,增速均高于全省。尤其,高技術投資和高技術(制造業)產業增加值保持較高增速,分別同比增長22.4%、17.6%,分別比2021年加快8.8個、3.6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德陽探索老工業基地城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步伐加快邁進,結構調整不斷優化,后勁蓄勢向好。
支柱產業穩定增長
陽春三月,生機勃勃。國內首次要求摻氫燃燒的F級燃機招標項目——國家能源集團廣東惠州電廠二期和肇慶電廠二期4臺400MW燃氣熱電聯產工程項目訂單,花落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也是企業2014年以來簽訂合同金額最高的訂單。
“公司業務中,煤電產品占比已由5年前的約70%降至2021年的20%,工業透平、電站服務、新能源材料占比從21.3%上升至57%。”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總經理許曄表示,面對新形勢,企業在以大容量、高參數的火電設備引領高端市場的同時,在核電汽輪機、工業透平等領域加大了投入力度。
市經信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一季度,從產業發展看,德陽市支柱產業增勢穩定。五大主導產業實現工業增加值增長9.5%,比德陽市工業高1.3個百分點。其中,通用航空、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醫藥食品、先進材料分別增長16.6%、10.6%、10.5%、8.6%、7.1%。制造業PMI(采購經理指數)指數2月、3月均高于51.5%,反映出工業生產持續回暖。
一季度,與工業相關的關聯指標,工業用電量和鐵路貨運量,均實現增長,鐵路貨運量增長5%,其中發運量增長22.5%。這意味著產銷形勢持續向好。
重點企業蓬勃發展
新近出爐的四川省制造業“貢嘎培優”100戶企業名單中,德陽10戶企業入列,數量居全省前列。入列的四川劍南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正穩健邁進,有序推進擴能項目——大唐國酒生態園建設,實現“再造一個劍南春”目標。近日,該項目(二期)已正式揭牌,建成和投產后將支撐劍南春新增年工業總產值100億元以上,新增年利潤15億元以上,新增年稅收20億元以上,新增就業崗位3000余個。項目年需采購包裝材料金額在6億元以上,可吸引周邊包裝產業鏈向綿竹集聚發展。
同樣入列的東方電機有限公司,清潔發電裝備產量和規模連續多年居全行業第一。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調整產業布局,近年來在清潔能源裝備制造領域發展迅速,產值占比從2015年的40%左右提高到2021年的60%左右。按照規劃,到“十四五”末綠色低碳型產業占比將達到90%以上,真正建成綠色低碳型企業。
面對疫情沖擊,德陽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大制造業、小微企業扶持,加強能源原材料保供穩價,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障重點企業穩定生產。一季度,德陽市150戶重點企業中,有118戶企業同比實現增長,增長面達78.7%。其中,30戶重點龍頭企業有25戶實現增長,增長面達83.3%。
重點行業厚積薄發
乘著東風,德陽通航產業加速發展。近日,位于什邡經濟開發區(北區)德陽市通航產業園的施工現場,機械轟鳴,一片繁忙。產業園標準廠房(一期)力爭年底交付使用,園區已重點引進天域通航、愛思達等4個通航產業項目落地。隨著航空航天新材料新技術的投產擴能,將帶動周邊產業優化升級,推動形成產業集聚發展效應。
據介紹,截至3月末,重點監測的工業產品產量中,電站用汽輪機增長53.0%,化肥增長32.3%,精制食用植物油增長31.5%……這意味著,德陽市重點行業產線忙,市場需求旺。
隨著企業生產持續擴大,重點行業的效益同步提升。一季度,德陽市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6%。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增長28%。1-2月,德陽市規上工業實現營業收入554.9億元、同比增長15.9%,實現利潤總額35.0億元、同比增長30.1%。其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利潤增長1.3倍;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利潤增長58.3%;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利潤增長21.6%。
工業穩則經濟穩。政策給力、企業發力,德陽工業經濟正不斷夯實著向上躍升的基礎。
來源:德陽市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