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短期內難加息
14日,人民銀行上調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和MLF操作利率,但上調幅度均較小,均為5個基點。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室負責人表示,“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是通過央行招標、交易對手投標產生的,本身就是市場化的利率。”
該負責人表示,無論是美聯儲的公開市場操作,還是人民銀行過去長達20年的公開市場操作,大部分時間中標利率都是動態變化的。若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不能體現市場供求有上有下,會造成市場套利和定價扭曲。目前,貨幣市場利率顯著高于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此次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小幅上行,可適度收窄二者之間的利差,有助于修復市場扭曲,理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該負責人還表示,考慮到歲末年初銀行體系流動性需求增強,人民銀行將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保障銀行體系合理的季節性流動性需求。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師鄂永健表示,“中國央行順勢微幅上調操作利率的信號意義大于實際影響,表明在貨幣市場利率顯著高于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的情況下,央行未來隨行就市地調整操作利率,很可能成為重要的引導方式。”
復旦大學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王堯基表示,美國再次加息對中國有負面影響,但中國要跟隨加息面臨“兩難”,應“兩害相權取其輕”,短期內不加息為宜。目前,中國利率水平大幅高于美國,無風險利率偏高,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偏高。雖然不加息的話,資金的外流可能增多,但如果加息,雖然從利率角度看或抑制資金外流,但在美國大幅減稅的背景下,融資成本的進一步提高也將促使更多企業向外轉移。“況且,不加息只會促使部分資金外流,而加息則會引起國內融資成本的整體性提高。”不過,王堯基也指出,短期不宜加息并不意味著長期不宜加息。根據目前趨勢,美國的加息周期至少還會延續一年多時間,中國后續的利率政策可根據國內外形勢變化而相機抉擇。
“鮑威爾模式”下美聯儲走向何方?
未來,美聯儲加息進程將如何演進呢?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認為,“由于明年1月議息會議的加息可能性較低,因此本次12月加息大概率是耶倫的"謝幕演出",未來美聯儲加息路徑將轉向"鮑威爾模式"。”
程實判斷,2018年美聯儲加息之路將分兩階段進行,呈現相機抉擇的特征。第一階段,美聯儲有望保持當前加息節奏,將政策利率提升至溫和通脹率,進一步消解鴿派加息的負面影響,并為大規模縮表營造政策空間。第二階段,根據特朗普稅改的落地進程和實際效果,美聯儲將相機再進行一次或兩次加息,以鞏固美國經濟長期增長動力。“綜合而言,2018年,美聯儲加息3次將是基準預測。”程實表示。
李慧勇也認為,美國明年有望加息3-4次,縮表節奏不變。一方面,在經濟發展以及成熟階段,稅改影響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比在經濟衰退時更加快速且顯著。另一方面,美聯儲雖然“大換血”,但鮑威爾對加息的態度中性,未來更多的變化將會體現在放松金融監管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