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西南證券(600369,股吧)(600369.SH)旗下互聯網金融平臺(下稱互金平臺)西證投融通將于今年12月31日中午正式停止運營,而該平臺此前已于11月底停止了新用戶注冊。
事實上,此前已有部分證券經營機構著手退出互金領域。但據記者發現,仍有部分券商旗下的互金平臺在照常運作;不過此前曾有監管部門發文,對證券經營機構參與P2P平臺融資業務的情形明令禁止并要求自查。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互聯網金融整頓的深入以及證券經營機構的特殊性,證券經營機構退出互金領域仍將成為趨勢。
西證投融通停止運營
證券機構退出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案例正在增多,西南證券旗下互金平臺西證投融通即是一例。
“平臺已經在11月底就停止用戶注冊了,剩下這段時間將進行針對存量客戶資金和相關業務的清理工作。”一位接近西證投融通的人士表示。“但是登錄和提現還是可以進行的。”
西證投融通方面向投資者表示:“在停止運營后,所有系統數據均按相關部門要求進行封存,并切斷外網訪問,以確保您的隱私不會被泄露。”
資料顯示,西證投融通成立于2014年,其系西南證券全資子公司西證股權投資有限公司(下稱西證股權)注資設立,其運營主體為重慶西證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其定位是“通過互聯網的方式,為個人提供投資服務和為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平臺”。
而據記者查閱工商記錄獲悉,該公司成立僅一年后就曾被工商部門列入企業異常經營名錄,原因是未按要求提交年度報告。
不過面對彼時監管政策的收緊,西南證券一度對西證投融通開展逆勢“加倉”。工商資料顯示,西證股權曾在2015年底對其增資高達4000萬元。
對于停止運營的原因,西證投融通方面表示和“行業政策調整和公司整體戰略規劃”有關。
用戶量的不足可能是西南證券退出的原因之一。據西證投融通數據顯示,截至12月13日,該平臺累計投資人數僅有1554人。
“傳統機構的優勢主要是在項目上,在投資人的獲得上相對存在短板,監管政策本身也限制其將線下營業部的客戶向線上互金平臺‘導流’。”北京一家中型網貸平臺負責人表示。
不過據西南證券財報,該平臺的業務去年仍在增長。2016年年報數據稱,“西證投融通”平臺發布各類產品共27期,募集資金2.13億元,平臺注冊客戶數同比增加23%。
另據分析人士猜測,這或主要與西證投融通部分融資項目多為B端大額融資有關。此前針對P2P平臺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曾在多項條款上鼓勵平臺進行小額分散。
例如暫行辦法提出,“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平臺的借款余額上限不超過人民幣20萬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組織在同一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平臺的借款余額上限不超過人民幣100萬元。”
但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西證投融通單筆融資規模在1000萬元至3000萬元之間的項目就達30個,累計總額超過3億元;此外另有96個項目金額不低于100萬元;而100萬元以下項目僅有2個。
“一些券商、基金子公司發起互金平臺,可以將一些項目放在平臺上進行融資,但通常這類機構接觸的融資規模都比較大,不太符合目前P2P監管政策的要求。”北京一家基金子公司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