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9日在第8屆中國證券業分析師金牛獎頒獎典禮暨高峰論壇上表示,2018年我國宏觀經濟總體將呈現“緩中平穩”的特征,預計經濟增速在6.7%左右。在“緩中平穩”的宏觀條件下,貨幣政策似難明顯收緊。目前來看,考慮到經濟增長仍有下行壓力、通脹水平溫和、融資成本上升、金融去杠桿效果初步顯現、政策可能形成疊加效應等,央行加息條件還不成熟。
經濟增長“緩中平穩”
“2018年的宏觀環境,我的感覺是喜憂參半。所謂‘喜’,就是全球經濟復蘇整體推進,我國出口面臨較好的國際市場環境;所謂‘憂’,就是全球資本流動格局轉變,尤其是美國加息、縮表持續推進,對我國的國際收支平衡、人民幣匯率、人民幣國際化和貨幣政策帶來挑戰。”連平表示。
連平認為,2018年經濟運行總體上會呈現“緩中平穩”的特征,預計經濟增速在6.7%左右。具體來看,“三駕馬車”可能呈現“一好、一緩、一平”,即出口較好、投資放緩、消費平穩的局面。
首先,出口保持增長勢頭。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經濟增長加快,新興市場狀況改善,外需整體保持擴張,國際市場需求回暖帶動我國出口增長,2018年出口增速可能加快,未來貿易形勢仍然存在不確定性。其次,投資可能繼續放緩?;ㄍ顿Y受限于地方融資平臺清理和去杠桿,難以持續高速增長;制造業面臨產能過剩壓力,新的投資增長領域尚待拓展;受房地產市場降溫的影響,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將有所放緩。再者,消費整體運行平穩。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消費升級促進政策和服務業開放程度的提升,將為消費增長提供新的動力,同時消費升級步伐加快,結構繼續得以改善,不過,汽車消費和房地產相關領域消費可能走弱。
連平指出,新的經濟增長動能正在逐漸培育,包括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成效逐漸顯現,服務業較快增長成為經濟運行的穩定器,推動我國從工業經濟型社會向服務經濟型社會轉型。工業產業結構逐漸升級,在產能過剩行業增長放緩的同時,裝備制造業、高技術產業增長較快。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消費升級促進政策和服務業開放程度的提升,經濟增長有較強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