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央行就下發禁令,叫停了第三方支付的P2P信用卡充值業務。但今日,融360小編無意間從某客服那了解,到該平臺仍可用部分銀行的信用卡充值。
去年央行就下發禁令,叫停了第三方支付的P2P信用卡充值業務。但今日,融360小編無意間從某客服那了解,到該平臺仍可用部分銀行的信用卡充值。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信用卡投資P2P成為“空手套白狼”經典方式。都知道信用卡有一定的免息期,短則30天,長的可以超過50天。如果投資人擁有一張額度為10萬的信用卡,按照P2P產品在11%左右的年化收益率計算, 30天免息期內,投資人不需成本就可獲利904元。當然信用卡額度越高,獲得的收益也就越高。
信用卡投資多次被叫停
早在2013年央行銀監會就曾叫停信用卡投資業務,銀監會曾發文《銀監會關于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規定商業信用卡透支應當用于消費領域,不得用于生產經營、投資等領域。
去年,央行陸續向第三方支付機構下發了口頭的風險提示,要求作為P2P平臺資金流入通道的第三方支付,嚴禁為P2P平臺提供信用卡充值的通道。
背后暗藏四大風險
融360理財分析師認為,通過信用卡投資P2P,是變相利用信用卡免息期的“空子”投資,看上去有利可圖,其實背后隱藏著四大風險。
一、投資本金和收益風險
投資P2P不比銀行存款和貨幣基金,風險較高。據融360網貸數據統計,截止目前,2016年出現提現困難的P2P平臺有94家,而跑路的則多達119家。一旦投資的平臺跑路,追回投資本金的難度就很大,更別提收益了。原本打算“無本萬利”結果血本無歸。
二、額外金錢損失(逾期利息)
每張信用卡都有“賬單日”和“還款日”兩個節點,而且平臺標的周期日、資金提取日等也需要投資人精準把控。如果沒有“計算好”,一旦逾期,投資者就要用自己的錢去還信用卡,而且利息的支出很可能比收益還高。
此外,如果投資的P2P平臺出現問題,比如經偵、提現困難、跑路等,就沒有辦法及時提前資金用于償還信用卡欠款。特別是投資金額較大的,超出個人承受范圍,就會因無法及時償還信用卡而需要支付逾期利息。對于投資本金和收益的損失,這筆支出無疑是雪上加霜。
三、信用風險
銀行一旦監測到使用信用卡投資的行為,輕則采取降低信用額度的方法來小懲大誡,嚴重的話還會關閉掉信用卡功能。
此外,信用卡逾期、信用卡降額和關閉信用卡功能等情況,都會被記錄到央行的征信系統里。不良的信用記錄會對以后的信用生活帶來不良影響。比如房貸、車貸等貸款業務,據了解信用應用范圍正在不斷拓寬,為了可能還會影響包括出行、出酒店、相親、找工作等多種場景。
四、法律風險
融360理財分析師認為,利用信用卡投資P2P,本質上屬于使用信用卡套現,是法律明令禁止的。依據相關法律規定,持卡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并且經發卡銀行催收后仍不歸還的行為,構成惡意透支,數額較大的,構成信用卡詐騙罪。
使用信用卡投資踩雷后無法還款,很可能變成“失信執行人”,受到法院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