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伎的起源可追溯到德川幕府早期表演歌舞的流浪女藝人。當時的德川幕府為了增加稅收,嚴厲禁止私娼,迫使民間妓女轉而采用亦歌舞亦賣身的方式來鉆官府規定的空子。后來,幕府官營妓院中的妓女為生計所迫,也吸收了民間藝伎通俗的表演形式,轉變為既賣身又賣藝的藝伎。
直到十八世紀中葉,藝伎作為一種職業被合法化,其職業規范和習俗也隨之確立,只賣藝不賣身的行規被廣泛接受,表演的項目也逐漸增多。在日本的江戶,也就是今日的東京,當時新橋、柳橋和京都祗園等地相繼出現了專門進行這種表演的藝伎館。到了德川幕府中期,藝伎主要服務于作為統治階層的武士,后來又把新興的商人階層作為主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