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業績“變臉”后,重慶富民銀行最新經營情況仍不理想。近日該行發布2022年同業存單發行計劃,披露了其截止2021年三季度末的經營數據。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底,富民銀行資產總額521.45億元,較2020年底下滑1.94%;負債總額483.56 億元,較2020年底下滑2.61%。各項存款余額279.96億元,各項貸款余額384.55 億元。
對比來看,2016年富民銀行開業以來,其資產總額一直保持穩定增長。即2021年前三季度富民銀行首度出現資產縮水的情況,同期負債總額也出現縮表。
此外,富民銀行經營效益也不盡人意。2020年出現“增收不增利”情況后,2021年前三季度這一情況持續,營收同比增長19.97%至14.42億元,凈利潤同比下降15.31%至2.49億元。
同業存單發行方面,富民銀行計劃2022年發行同業存單92.5億元,與2021年持平。不過,記者梳理發現,富民銀行2019年至2021年備案的同業存單發行計劃額度一直呈現逐年增長趨勢,且年年超額發行。截止2021年11月末,富民銀行同業存單實際發行量達到了182.9億元,與備案金額92.5億元相比近乎翻倍。
在此背景下,富民銀行暫停上調2022年度同業存單備案額度,原因是什么?是否和資產擴張放緩有關?就相關問題記者致電富民銀行辦公室相關人士,并發去采訪函。截至發稿,對方對部分問題給予了回復。
同業存單年度備案額度遞增趨勢暫停
受限于運營時間較短和網點單一,富民銀行攬儲業務在重慶當地較為激烈的金融市場競爭中優勢并不明顯。在此背景下提高存款的收益率與靈活性是最直接有效的獲客方法,因此民營銀行的各類創新存款產品逐漸出現在互聯網金融平臺中。
富民銀行也上線了類似產品。例如,該行曾推出“富多利”產品,存期滿30天后利率可達到4.2%,滿1年后利率可達到4.75%。這一利率水平在眾多民營銀行智能存款產品中也頗具優勢。在2020年年底,富民銀行的“定存寶”產品1月期年化收益仍達到了3.6%,3月期“定存寶”年化收益為4.5%。
隨后2021年1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聯合印發《關于規范商業銀行通過互聯網開展個人存款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商業銀行依法合規通過互聯網開展存款業務,不得借助網絡等手段違反或者規避監管規定。商業銀行不得通過非自營網絡平臺開展定期存款和定活兩便存款業務。依托第三方平臺的互聯網存款業務被正式叫停。一時間,各家銀行在第三方互聯網平臺上的存款產品紛紛下架。
此外,央行在2021年2月發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自2021年第一季度起,將禁止地方法人銀行通過各種渠道開辦異地存款。異地存款是指地方法人銀行通過在沒有設立實體網點的地市開立的賬戶吸收的存款,既包括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平臺,也包括通過自身的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渠道吸收的存款。記者從業內了解到,目前可以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存貸款業務的民營銀行僅包括網商銀行、微眾銀行、新網銀行、億聯銀行4家互聯網銀行,富民銀行不在其列。
記者注意到,也正是在2021年,富民銀行同業存單的發行期數和金額快速飆升。數據顯示,2019年該行首份同業存單發行計劃的備案額度是20億元。截至2019年11月末,該行共發行27期同業存單,實際發行量27.1億元,已超出備案額度,截至2019年11月末同業存單余額12億元。
2020年,該行申請的同業存單發行額度為72億元。截至2020年11月末,該行共發行144期同業存單,實際發行量100億元,同樣大幅超出備案額度,截至2020年11月末同業存單余額59.9億元。
該行申請的2021年度備案同業存單發行額度因此增加至92.5億元。不過,截至2021年11月末,該行共發行233期同業存單,實際發行量達到了182.9億元,幾乎是備案額度的2倍,截至2021年11月末同業存單余額78.9億元。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近年來該行對這一資金來源渠道的依賴度正逐漸增加。從原因來看,有行業人士指出,同業存單發行額度是依據銀行的自身經營情況和需要設定的,民營銀行通過第三方互聯網渠道開展存貸款業務受到監管,民營銀行特別是非互聯網銀行吸收存款的壓力加大。在此背景下,為拓展負債,民營銀行加大同業存單發行力度成為大趨勢。
此外,銀行也有根據市場變動情況對該行的年度同業發行計劃進行調整的權利。記者注意到,富民銀行2021年同業存單發行計劃顯示,該行的主體評級等級從此前的AA上升到了AA+。據介紹,從發行利率來看,民營銀行的整體存單利率處于相對低位,但分層效應明顯。信用評級越高的中小銀行的存單利率越低。
《關于規范商業銀行通過互聯網開展個人存款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等監管文件對富民銀行影響幾何?2021年同業存單超額發行的原因是什么?就相關問題記者致電富民銀行辦公室相關人士,并發去采訪函。對此,對方表示“不予回復。”
資產負債首次雙縮表,凈利潤繼續下滑
富民銀行申請的2022年度備案同業存單發行額度與上年持平,同樣是92.5億元。該行2019年以來同業存單發行金額一路走高的趨勢就此剎車。
這或與該行近年來不斷放緩的業務擴張速度有關。官網信息顯示,富民銀行成立于2016年8月,是經中國銀監會常態化審批成立的第一家民營銀行。富民銀行由瀚華金控、宗申集團、福安藥業、渝江壓鑄、海特環保、陶然居和博恩科技等七家本土民營企業共同發起設立,注冊資本30億元。該行以“扶微助創、富民興邦”為使命,圍繞服務小微、服務三農、服務社區和創新創業,開展數字普惠金融的服務方式和業務模式創新。
年報數據顯示,富民銀行在開業頭幾年資產規模維持較高增長速度,業績也呈現爆發式增長。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該行資產總額分別為183.66億元、370.20億元、451.52億元,期間增速分別為101.62%、21.97%;凈利潤分別為0.11億元、0.53億元、2.19億元,期間增速分別達到了381.82%、313.21%,均是三位數增長。
不過2020年該行業績“變臉”。截至2020年末,富民銀行資產總額為531.77億元,同比增長17.77%,增速下滑4.20個百分點。2020年,該行營業收入為17.15億元,同比增長64.11%;凈利潤為2.16億元,同比下滑1.37%。這是該行開業以來凈利潤首次下滑。
最新的2021年三季報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底,富民銀行資產總額521.45億元,負債總額483.56 億元,各項存款余額279.96億元,各項貸款余額384.55 億元。即2021年前三季度富民銀行自成立以來首度出現資產縮水的情況,同期負債也出現縮表,與2020年底相比,兩項數據的下滑幅度分別為1.94%、2.61%。
此外,富民銀行盈利能力表現也不盡人意。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14.42億元,較2020年9月末的12.02億元同比增長19.97%;凈利潤2.49億元,較2020年9月末的2.94億元同比下降15.31%。富民銀行2020年出現“增收不增利”后,2021年前三季度這一情況繼續,且下滑幅度擴大。
根據2020年年報的利潤表,富民銀行2020年凈利潤出現下滑主要由于資產減值損失增加所致。數據顯示,2020年,該行資產減值損失為10.15億元,同比增長117.34%。該行的不良貸款率也從2019年的0.47%上升1.21個百分點至1.68%。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曾公開發表演講指出,中小銀行高息吸收存款,推升其負債端資金成本,將刺激銀行尋求高收益資產,將資金投向高風險領域,導致資產端風險增加。
富民銀行2021年前三季度凈利潤下滑是否與資產質量變化有關?就相關業績變化,記者聯系了富民銀行方面。對方表示,“同業存單披露的是三季度末業績數據,以我行全年數據進行參考會更加體系化。我行2021年年報正在審計中,相關數據暫時無法披露,建議后續關注我行官網。”(記者 謝奀國 實習記者 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