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了解到,齊魯銀行于近日再接罰單,因以貸收貸方式處置不良貸款、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山東銀保監局罰款110萬元。這是該行自去年6月以來第三次被監管處罰。據悉,2021年6月23日,因貸款用途監控不到位,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齊魯銀行被罰款85萬元;同年12月28日,因信貸業務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齊魯銀行臨沂分行被罰款20萬元。
通過對山東銀保監局2021年以來行政處罰信息的梳理,記者發現,接二連三被監管處罰的銀行機構不僅有齊魯銀行,還有交通銀行。交通銀行2021年曾連續接到數份罰單——山東省分行對信貸資金支付和使用管理不盡職,對二手房按揭貸款業務調查核實不盡職,被罰款50萬元;淄博張店支行降低信貸條件發放流動資金貸款,被罰款35萬元;煙臺分行存在給予投保人保險合同約定外利益的違法行為,被罰款9萬元;日照分行違規發放固定資產貸款,違規發放個人商用房按揭貸款,被罰款45萬元;臨沂分行未按監管要求監測貸款資金用途,貸款資金回流部分轉作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被罰款20萬元;聊城分行貸后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罰款35萬元。
通過對山東銀保監局2021年消費者投訴【進入黑貓投訴】情況通報的分析,記者發現,齊魯銀行和交通銀行接連被處罰與其管理不善有關。比如齊魯銀行,去年4個季度連續出現在山東銀保監局的季度投訴通報中,且投訴量每次都位列全省城市商業銀行(含民營銀行)的前三名。
銀行投訴集中在哪些業務
山東消費者對銀行的投訴首先是集中在貸款類業務。比如去年四季度,山東銀保監局接收并轉送銀行業消費投訴694件,其中涉及貸款類業務投訴423件,占投訴總量的60.95%。工商銀行、郵儲銀行、建設銀行的貸款類業務投訴量位居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前三名;浦發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的貸款類業務投訴量位居股份制商業銀行前三名;威海藍海銀行、煙臺銀行、天津銀行的貸款類業務投訴量位居城市商業銀行(含民營銀行)前三名。
其次是儲蓄及借記卡使用類業務投訴。郵儲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的投訴量位居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前三名;招商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的投訴量位居股份制商業銀行前三名。
最后是信用卡業務投訴。中國銀行的投訴量位居國有大型商業銀行首位;平安銀行的投訴量位居股份制商業銀行首位。
規范整改保險消費問題
另據山東銀保監局通報,2021年四季度,山東銀保監局共接收保險消費投訴1745件。其中,涉及財產保險公司633件,占投訴總量36.28%;涉及人身保險公司1090件,占投訴總量62.46%;涉及中介機構22件,占投訴總量1.26%。
在涉及財產保險公司投訴中,機動車輛保險糾紛462件,占財產保險公司投訴總量的72.99%;保證保險糾紛43件,占比6.79%。在涉及人身保險公司的投訴中,理賠糾紛164件,占人身保險公司投訴總量的15.05%;銷售糾紛654件,占比60%。
據了解,山東銀保監局對保險消費者反映的問題高度重視,一方面督導保險公司整改,另一方面運用行政手段加以規范。如陽光人壽山東分公司編制虛假的業務資料,虛構被保險人拼湊團單,虛構被保險人編制虛假批單,被罰款17萬元;中英人壽山東電銷中心在電話銷售人身保險產品過程中,存在夸大收益、虛構投保資格等欺騙投保人的行為,涉及保單共計10筆;將保險產品與銀行理財產品進行片面比較,涉及保單1筆,被警告并罰款14萬元。泰山財險聊城中心支公司承保的110份車險保單、11份意外險業務保單留存的投保人電話不真實;該中心支公司還分別報銷租車費2.7萬元、1.2萬元,將有關交易計入財務科目“業務及管理費—租賃費—車輛租賃”。經調查,以上列支的兩筆錢不是租車費用。聊城銀保監分局對泰山財險聊城中心支公司處罰30萬元,對責任人崔亞楠、劉濤分別予以警告并分別罰款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