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播的重要途徑”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教育扶貧的全新定義。近年來,瀘溪財政始終圍繞“科教興縣”、“教育強縣”戰略,著力“四個堅持”,有力地推進了瀘溪縣教育事業的穩定、健康、持續發展。
一、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瀘溪縣在財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支出困難不斷加劇的情況下,嚴格按照教育經費“兩個比例”、“三個增長”的要求,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盤活財政資金存量,用好財政收入增量、保障財政支出重點,堅持把教育支出作為財政支出的重點予以優先保障,并逐年加大教育經費投入。2013年-2015年,全縣教育經費投入分別達到了3.2億元、3.8億元、4.6億元,分別占全縣公共財政支出的19.25%、21.05% 、21.11%;今年1-8份,全縣教育累計支出27609萬元,完成預算的66.88%,占全縣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0.1%。同時,明確教育經費分擔責任,每年安排3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農村學校建設,每年落實資金1400余萬元用于發放農村教師生活補助。
二、堅持教育優惠政策。瀘溪財政始終堅持政策落實不走樣、經費保障不含糊、資金監督不手軟,使教育優惠政策成為增進民生福祉的德政工程和民生工程。一是落實義務教育政策。將農村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自2006年起實行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以來,一方面堅持“保基本”,全部免除農村中小學生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并對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補助生活費,小學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1250元;另一方面,不斷提高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保障水平,2016年農村中小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分別提標到每生每年600元和800元;并根據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在校生人數和校舍生均面積、使用年限、單位造價等因素,建立了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同時,落實中央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政策,保障農村中小學校教師工資按時足額發放,2006年至2016年,累計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資金31005萬元。二是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該政策自2011年實施以來,已累計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資金7941萬元,受益學生115511人。三是建立健全困難家庭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對家庭經濟困難幼兒入園實行資助,累計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幼兒入園補助資金415.45萬元,受益幼兒5959人;對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行助學金資助,資助標準每生每年2000元,平均資助面為普通高中在校生總數的30%,累計落實普通高中助學金1201.26萬元,受益學生9320人;對中職學生實行中職學校助學金資助,資助標準每生每年2000元,累計落實中職學校國家助學金674.36萬元,受益學生8366人;對中職學校實行免學費補助,補助標準每生每年2400元,累計落實中職學校免學費資金785.46萬元,受益學生6976人;對貧困家庭大學生實行救助,試行2年,累計落實貧困家庭大學生救助資金40萬元,受益學生343人;設立縣級政府財政助學金,資助標準每生每年500元,累計落實縣級政府財政助學107萬元,受益學生2313人。
三、堅持加大基礎投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改善學校辦學條件,打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該縣財政不斷加大對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極大地促進了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近年來,累計投入學校項目建設資金2.4億元,完成農村薄弱學校改造38所,新建城區學校一所,累計擴容學校面積8.87萬平方米,配備教育教學設施12萬余套(件),添置圖書24萬余冊;投入資金7000余萬元,建成農村教師周轉房1850套;投入資金4000余萬元,完成農村標準化學校建設8所;投入資金2000余萬元,推進城鄉教育信息化建設,學校10M寬帶入網率、“班班通”覆蓋面及使用率均達到了100%。
四、堅持健全激勵機制。為鼓勵城鎮教師農村就教和激勵教師“爭先創優”,自2009年開始,瀘溪財政多方籌措資金,在全國率先實施農村教師生活補助制度,并予以逐年提高。2011年以來,村片小教師生活補助每人每月已達1400元,鄉鎮中心完小、初中教師每人每月已達500元;激勵政策實施以來,財政累計投入資金8174萬元,專門用于教師生活補助發放。同時,財政每年預算安排一定資金,用于獎勵優秀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僅2014-2015年,累計安排340萬元,用于獎勵全縣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和先進教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