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來,江永縣財政局認真貫徹民族政策,充分履行財政職能,努力用活“四大政策”,積極為少數民族辦好事、辦實事,在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幫扶少數民族困難群眾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6月28日,該局被永州市人民政府評為“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
一是用活爭資政策。利用享受少數民族自治縣的某些優惠政策,向上爭取少數民族發展資金734萬元,重點支持了4個少數民族鄉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發展。
二是用活旅游政策。搶抓創建全域旅游示范縣的大好機遇,充分挖掘少數民族地區生態歷史文化旅游資源,投入200多萬元財政資金支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涌現了以蘭溪瑤族鄉黃家村、千家峒瑤族鄉劉家莊村為代表的一批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提高了少數民族地區生態歷史文化旅游的品位,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三是用活電商政策。緊抓江永被列為“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的機遇,大力支持少數民族地區實施“電商扶貧”行動,通過財政獎補手段引領群眾創建少數民族貧困村電商服務網點20多個,開拓了少數民族地區農業品銷售新路,有力推動了少數民族貧困地區電商扶貧進程。
四是用活民生政策。該局在向上爭取資金的同時,竭力拓寬籌資渠道,多方統籌其他資金,全方位幫扶少數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群眾,為少數民族群眾辦了以下五件民生實事:一是從財政扶貧發展資金中安排810萬元,用于少數民族鄉建設農村道路、水利工程、電力設施和發展現代農業,惠及少數民族地區2萬余名貧困村民。二是縣本級財政預算每年按每個少數民族鄉3萬元的標準共安排發展資金36萬元,用于配套中央財政扶貧資金重點解決少數民族鄉的最貧困村發展問題。三是安排少數民族貧困群眾醫療救助50萬元,救助少數民族重癥貧困群眾800多人,緩解了他們的醫療壓力。四是安排義務教育階段少數民族學生助學金70萬元,用于獎勵少數民族優秀貧困生,解決了1200多名少數民族貧困學生上學難問題。五是通過擠壓局機關經費、發動干部職工捐款等形式,每年籌資3萬元以上,用于慰問聯系村的少數民族特困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