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教師》是新教育實驗網絡師范學院執行院長郝曉東的第三本著作,他說這是為新網師學員寫的學習指導用書,也是一本教師自我研修、學校培訓教師的讀物。我則把這本書看成是一本關于生命成長的宣言,它向每一位教師發出了深情而真誠的呼聲——你的生命何以存在?
相較此前出版的《給青年教師的四十封信》《改變教育的十二個關鍵詞》,《未來教師》一書除了不變的教育情懷和期待,更多了一份睿智和成熟。作者以“讀寫擊潰虛無”“創造突破局限”“精進守護初心”“求知彰顯生命”為主題,整合了多年來寫給青年教師的一封封信。那份真誠讓人時而感動落淚,時而拊掌大笑,時而掩卷沉思。文字中的殷殷之情、切切之意,無不對教師寄予熱切期許。
從教這些年,我一直把教師這份工作當作自己應該做好的本分,并把這種本分當成自己對教育和生命的熱愛。然而,當我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束手無策時,當我在閱讀文本不能領會其旨時,當我對學生、家長甚至學校和同事充滿抱怨時,才明白所謂“本分”是教育與自身生命需求的嚴重分離。當工作只是一種本分,過程中便少了一份全身心投入的欣喜。這不是真正的熱愛,也不是生命存在的方式。
教師的生命當因發掘內在需求而存在。面對學生時要思考將這些鮮活的生命帶往何方,又怎樣抵達?師生向往的遠方,不是來自學校的壓力和教師的責任,而是師生要一起經歷的浪漫遠行。這個過程會有焦慮、痛苦,也會有全身心投入的幸福。而教師應追求的,“不是為了他人,不是為了完成學校的任務,不是為了向他人炫耀,不是為了職稱、資格證,而是為了自己,為了讓自己更優秀,讓人生更幸?!?。
教師的生命當在讀寫中存在。特級教師李鎮西在該書序言中寫道:閱讀對于教師來說,如何強調都不過分。作者也在書中用大量篇幅說明閱讀與寫作的重要,“專業閱讀,是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前行;專業寫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我以為,教師應該多讀書、勤寫作,更應該與學生“共讀共寫共同生活”,在文字中領悟理論與方法,體會情與思——生命會在這種透徹的理解中得以舒展。
教師的生命當在創造中存在。教師的工作本質上是創造性的,面對的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教育現場都不一樣。他采用的方法在他的教室有效,在別的教育現場可能就會起反作用。作者認為,只要你比昨天有了一點改變,都是創造。昨天不會的,今天你會了,也是創造。創造是解決問題的主動性,是對教育現場的敏銳覺察。在各種創造中,生命存在得以顯現。在《給青年教師的四十封信》中,作者也曾寫道,“探索自我,才是真正的奧妙與神奇所在”。教師解決了自我存在的問題,才可能對教育、學生有更深刻的認識。
在《未來教師》結尾,作者對青年教師寄予期待:我不擔心教師抵達不了遠方,而是誤把腳下當作遠方。我們要一起攀登珠穆朗瑪峰,到珠峰頂端呼吸清冽的空氣,領略“一覽眾山小”的壯闊與豪邁,是個體直面蒼穹而內生的莊嚴與謙卑。這種“內生的莊嚴與謙卑”,或許就是教師存在的價值吧。
(作者單位系廣東省深圳市百仕達小學)
《中國教師報》2022年04月27日第9版
作者:周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