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周仕敏)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廣西邊境地區教育提升工程實施方案》,在廣西邊境地區開展為期3年的教育結對幫扶工作,進一步提升邊境地區教育教學質量,加強邊境地區教育內涵建設。
廣西明確,結對幫扶的主要范圍為防城港市的防城區、東興市,百色市的那坡縣、靖西市,崇左市的大新縣、寧明縣、龍州縣、憑祥市等3個設區市的8個邊境縣(市、區)的40所幼兒園和160所中小學校,由廣西師范大學、南寧師范大學、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百色學院等4所高校開展結對幫扶。其中,廣西師范大學幫扶防城港市防城區、東興市和全部40所幼兒園,南寧師范大學幫扶大新縣、寧明縣,百色學院幫扶那坡縣、靖西市,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幫扶龍州縣、憑祥市。
廣西提出,采取教育管理幫扶、校園文化建設幫扶、教育教學幫扶、教師發展幫扶、教育科研幫扶以及幫助結對學校改善辦學條件,捐贈教育教學設備器材、圖書,開展邊境困境兒童關愛活動,家庭教育指導等。
廣西要求,到2025年,通過結對幫扶使邊境地區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升,校園文化特色鮮明,校(園)長領導力水平顯著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和教科研能力大幅提升,激活邊境地區教育發展造血功能,推動邊境地區教育內涵式自主發展。
作者:周仕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