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招錄新教師的力度逐年加大,僅在過去的2021年,便分三批次招錄、引進新教師近千名,有效緩解了多所中小學在編教師緊缺的局面。與此同時,各校尤其是農村學校也迎來了如何使用與培養好這批年輕教師的挑戰。
受多年來年輕教師進城潮的影響,較之城區學校,農村學校師資老齡化問題比較嚴重。因此,每當有年輕教師加入,學??倳贸觥叭甯保捍钆_子、壓擔子、扶梯子。但凡有教研教改活動,比如上公開課、寫論文、輔導學生參加各類競賽活動等,第一反應便是讓這些年輕教師參加。如果班主任、教研組長、團(隊)輔導員等管理崗位有空缺,也是如此。但就實踐效果來看,這種培養形式有時候難以起到助推新教師成長的作用。
一是部分年輕教師對學校與同事認同感不強。學校將更多鍛煉機會留給年輕教師,這本是年輕教師難得的成長機會,但在一些年輕教師看來,這是因為中老年教師集體撂挑子,甚至是技不如人的無奈。由于對中老年教師缺乏認同,對學校做法缺少認可,年輕教師往往會消極對待學校安排的任務。
二是部分年輕教師不能正視自身短板。教學經驗不足是年輕教師的通病,但一些年輕教師不能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學生在課堂上吵鬧,部分年輕教師認為是之前的任課教師沒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期末檢測成績不理想,部分年輕教師又推責于家長不重視教育、配合度不夠;學校開展的各類活動不如城區學校精彩,歸因于城鄉差別……凡此種種,都不利于年輕教師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三是部分年輕教師對職業發展缺乏規劃。農村學校需要一專多能全面發展的全科教師,這與年輕教師的理想有一定差距。因此,有些年輕教師以各種方式要求調換班級、科目、崗位,而不是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調整自己,以適應農村教育的發展需要。
其實,新進教師群體能夠“過五關斬六將”,通過筆試、面試、考察等各環節脫穎而出,自有他們的優勢。學校管理者要做的是,根據教師發展實際,采用合適的方法,促進年輕教師更快、更好成長。為此,學校不妨試試新的“三板斧”。
一是掏心窩子。中老年教師與年輕教師有代溝在所難免,讓年輕教師的心聲被學校領導及同事聽見,讓年輕教師更好地接受學校的決策與安排,彼此要敞開心扉,增進了解。在教師例會與日常工作會議之外,可以經常性組織座談會、校內教職員工聯誼會、工會活動等,加速中老年教師與年輕教師群體之間的磨合,消除兩者之間的隔閡。
二是做出樣子。教師成長是終身課題。激勵年輕教師成長,學校要平等對待中老年教師與年輕教師,充分發揮中老年教師的示范作用,營造積極向上的工作環境,帶動年輕教師共成長。
三是善用“鞭子”。由于入編考試考察的局限,加之教師行業是“鐵飯碗”的固有觀念尚未完全打破,個別年輕教師在考編成功后缺乏成長動力。對此,學校及教育主管部門要充分運用考核與聘用等手段,以制度推動、鞭策年輕教師不斷成長。
(作者單位系湖南省瀏陽市沿溪鎮沿溪完?。?/p>
《中國教師報》2022年03月02日第3版
作者:王輝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