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肅清“毒瘤”的大背景下,全國保險監管工作會議給2018年定了一個基調——作風建設年。
就在會議結束的第二天,保監會連發5張監管函,紫金財險、華安財險、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招商信諾人壽、光大永明人壽被拿來“開刀”,原因是電銷或網銷違規,要求限期于3月31日前上交整改報告。
年年喊、年年打,年年還是“重災區”。電、網銷這個“老大難”問題如何解決?癥結在哪?保監會痛下“殺手”能否打擊行業“潛規則”,重塑行業新形象?
“重災區”:電網銷
《國際金融報》記者梳理上述5張監管函發現,幾乎都存在與電銷、網銷相關的問題。
以光大永明人壽為例,公司電話銷售人員以“內部答謝方案”、“回饋活動” “內部服務”等為由,吸引客戶購買產品,但實際上這些并不存在。此外,在銷售“光大永明嘉福意外傷害保險”時,未主動說明該產品主險可以單獨購買的事實。
招商信諾人壽的電銷業務在話術上過分吹噓公司市場地位,錯誤講解與銷售產品無關的內容,如“現在基本上每一家保險公司都在模仿我們招商信諾,就是通過電話幫客戶辦理投保”,“因為我們是中外合資,那么它的權威可能更大一些”等等。
中美聯泰人壽則是被指不主動向客戶寄送保單發票、電銷新單未在猶豫期內進行回訪、未及時配送電銷保單、未妥善保管電話銷售錄音等問題。同時,還存在網銷制度不完善、未妥善保存網銷交易信息、部分網銷保費未進入網銷保費專用賬戶,以及內控制度審核流程不規范、不主動向客戶寄送保單首期及續期發票等問題。
至于華安財險和紫金財險,都存在未按規定進行回訪和電話銷售表述不規范的問題。另外,紫金財險在公司背景介紹、路救基金運作模式、“人傷無憂”特色服務等方面的宣傳與實際不完全一致;華安財險未將兩家合作的第三方網絡平臺的網站名稱、網址及業務合作范圍在公司官方網站進行披露,且違反規定委托外部機構經營電銷業務、員工違規代接坐席來電。
對此,保監會要求上述保險機構高度重視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深入查找問題產生原因,嚴格執行監管規定,認真完成整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