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私募規模最大
協會數據也顯示,截至2017年底,私募基金的總規模高達11.10萬億元。其中,北京的私募管理基金規模最大,達到2.60萬億元,占總規模的23.42%;再者,上海的私募管理的基金規模也不小,為2.49萬億元,占比22.43%;深圳的私募管理規模相對較小,只有1.67萬億元,占比僅為15.05%。
再看重量級的私募機構的分布,協會數據顯示,按照注冊地點劃分,截至2018年1月13日,50億以上的私募證券基金(自主發行)有55家,其中,上海24家、北京16家、深圳3家;50億以上的私募證券基金(顧問管理)有36家,其中,上海17家、北京8家、深圳3家。在重量級的證券類私募的分布上,上海占明顯優勢。記者也發現,重陽投資、景林資產、合晟資產、高毅資產、淡水泉投資、樂瑞資產等證券私募在自主發行、顧問管理的基金規模均超過50億,意味著他們的總規模都超過了100億,其中4家注冊在上海,2家在北京。
另外,格上研究中心數據也顯示,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按照辦公地點劃分,100億以上的證券私募北京有11家,包括星石投資、千合資本、和聚投資等;上海有10家,包括朱雀投資、銀葉投資、青騅投資等;深廣及其他地區只有6家,包括凱豐投資等。
另外,協會數據也顯示,按照注冊地點劃分,截至2018年1月13日,100億以上的私募股權基金共有111家。其中北京最多,有29家,包括北京首鋼基金、君聯資本、北京市政府投資引導基金等;再者是上海,有23家,包括上海歌斐資產、上海云鋒新創投資、上海招銀股權投資等;最少的是深圳,只有12家,包括深圳市保騰盛基金、深圳市前海泰同基金等。50億到100億的私募股權基金有152家,北京、深圳、上海分別是31家、29家、21家。
由此可見,無論是管理基金規模,還是重量級私募分布的情況,北京、上海比較猛,而深圳顯得相對弱勢。業內人士認為,比較京滬深三地金融業發展情況,北京金融業的體量最大,因為國有資本比較集中,而上海的特色是外資較多,深圳則代表民間資本,各領風騷。北京作為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集合了較多的資本、資源,私募機構更容易做大做強,而深圳作為后起之秀,氛圍更加活躍,文化更加開放,但私募機構則呈現小而多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