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注意到,最近幾個月,多家平臺發布下線風險備付金機制的消息,目前無風險備付金機制網貸平臺占比達七成。業內人士表示,“去剛兌”將是大勢所趨,隨著行業信息透明度提高,投資者人未來將更加理性判斷。
七成平臺已下線
12月13日,美股上市的中國P2P平臺拍拍貸在其最新季報中透露,將于2018年起取消投資者風險準備金,以應對日益收緊的監管環境,但依然保留了質保專款基金。此前,人人貸也發布公告稱,自2017年11月30日起,人人貸平臺的“用戶利益保障機制”取消,11月30日前成交的存量借款不受影響。
記者發現,今年以來已有好幾家大型平臺低調“取消”風險準備金。網貸之家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1月,P2P行業成交量前一百的平臺中,已有70%的平臺下線了風險保證金,還有9%的平臺雖然仍有風險保證金,但已停止了相關信息披露。從地區分布看,設有風險備付金機制的平臺主要集中在北京、廣東、浙江和上海四個地區,其中北京地區的平臺數最多,但同時悄悄停止相關信息披露的平臺數也最多,未來這部分平臺極有可能下線風險備付金。
“在強監管下,平臺這么做也是向合規靠攏,雖然短期可能會損失一些客戶,但未來不兜底將是大趨勢。”滬上一家網貸平臺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
12月8日,銀監會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于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在2018年4月底前完成轄內主要P2P機構的備案登記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同時要求平臺“應當禁止繼續提取、新增風險備付金”,對于存量則需“逐步消化、壓縮備付金規模”。
并非一步到位
記者發現,不少平臺去剛兌并非“一步到位”,除了將風險準備金變更為“質保服務專款”外,部分平臺引入了“履約險”、第三方擔保等新的保障機制。如玖富普惠將“風險備用金”升級為與太平財險合作的“保障計劃專款”,同時引入了太平財險的“貸款履約保證保險”機制;宜人貸將“風險備用金”更名為“質保服務專款”。
對于投資人來說,在P2P平臺下線風險保證金后,意味著當投資項目出現逾期或違約的情況時,將無法再從平臺處獲得保障,風險自擔,因此不少投資人非常惶恐。對此,盈燦咨詢分析師陳燕玲表示,“投資人不安的一個很大原因在于P2P網貸行業信息不透明,存在一定數量平臺對借款項目信息諱莫如深,導致其無法有效評估風險。要緩解網貸投資人的焦慮,就必須提高行業透明度,充分披露平臺運營情況及資產端信息。”
業內人士表示,未來投資者的選擇會更加謹慎,投資方向不再是名氣大的平臺,而是安全保障性高的平臺。“沒有了風險保證金的包裝,平臺風險對于投資人來說變得更加容易辨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