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上漲過快有回調風險
比特幣期貨的上線也引起了香港證監會的關注。12月11日,中國香港證監會在官網發布通函,促請投資者注意與比特幣期貨合約及其他加密貨幣相關投資產品有關的風險,并提醒金融服務供應商在以香港客戶為對象時要注意的法律及監管規定。
通函指出,美國部分的期貨及商品交易所已經或即將推出比特幣期貨合約,而(中國)香港投資者亦可透過中介人買賣這些合約。然而,為(中國)香港投資者就這些合約提供交易服務及相關服務(包括傳達或傳遞交易指令)構成受規管活動,且無論有關業務是否位處香港,均須申領牌照。
中國香港證監會告誡投資者,在買賣加密貨幣期貨合約及其他相關投資產品時,相關資產(即加密貨幣)的投機性質及這些產品內含的杠桿作用,可能會使價格大幅波動,及令流通性不足的風險加劇。
與此同時,韓國金融服務委員會(FSC)主席12月11日在公開場合表示,“我不認為比特幣交易是金融交易。官方從未允許比特幣期貨交易。”這種聲音與美國主流交易所上線比特幣期貨形成了鮮明對比。
FSC主席還表示,政府致力于最小化比特幣交易帶來的負面效應,同時減少投機行為。他強調,FSC將永遠不會批準或者推出比特幣期貨交易。
一位交易平臺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前實際上比特幣交易量最大的地區是日本和韓國。有數據顯示,全球約70%的比特幣交易以日元或韓元計價。
對于比特幣的監管,根據日本今年4月1日生效的資金結算法,比特幣被認為是合法支付方式,對于交易所的監管,日本采取牌照制。韓國則尚未明確對于比特幣交易所的監管。
鄧建鵬表示,比特幣短期上漲過快有回調風險,而從長期來看,比特幣仍然具有稀缺性。每經記者 肖 樂 每經編輯 王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