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360旗下的簡普科技在美上市代表了非信貸業務互金企業的初步成功,但在監管升級等多重因素影響之下,考驗才剛剛開始。
在最近一波互聯網金融公司的海外上市潮中,融360旗下全資子公司簡普科技無疑是最抓人眼球的,它頭頂著“金融AI第一股”的光環,是赴美上市的6家互金企業中唯一一家從事非信貸業務和仍處于虧損狀態的平臺。11月16日,簡普科技以8美元/股的發行價募集了1.8億美元的資金,但上市后迅速下跌,截至11月30日,市值已縮水35%。
對于股價下跌的原因,簡普科技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目前處于上市緘默期,不便回應媒體的采訪。
所謂AI,即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其在金融領域的運用包含智能風控、智能投顧、智能客服等多個環節,而簡普科技主要以智能風控和智能投顧為主營特色。
智能的金融“天貓”
不同于其他以通用信貸業務為生的互金企業,成立于2011年的簡普科技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以流量主打的、獨立開放的金融產品搜索和推薦平臺。其運營的融360網站顯示,公司目標用戶是廣大“小融”人群,即有借貸需求的個人消費者、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用戶可以在線搜索專業的貸款、信用卡及理財產品,免費享受便捷、劃算、安全的金融信息服務,還可以在線查詢房貸、車貸、P2P投資信息。
業內人士因此將之比作金融產品的“天貓”或“亞馬遜”,而簡普科技則表示,他們干的是“金融領域的基礎設施,(負責)送水送電”。
而“水和電”來源于與簡普科技有廣泛合作的傳統金融機構,但簡普科技不僅為傳統金融機構提供營銷服務,還提供大數據風控甚至“一站式”解決方案。據了解,公司與包括257家銀行、21家信用卡發卡行在內的2500多家金融機構達成了合作,共為用戶提供17萬種金融產品,服務覆蓋超過全國350多個城市。
更具特色的是,除了“金融天貓”模式,簡普科技強調自己的“AI”特長,即不斷積累用戶在融360平臺瀏覽、搜索、申請金融產品的行為習慣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技術,逐步探索智能化推薦金融產品的應用服務,為用戶提供金融產品的搜索、比價和推薦服務。
數據顯示,簡普科技2014-2016年注冊用戶的年度復合增長率為331%,截止到2017年上半年,累計注冊用戶達到5600萬,上半年的平均月活躍用戶達到7000萬人次,與2016年同期相比增長99%。與此同時,日益增長的用戶數據又成為簡普科技進行大數據分析的基礎。
簡普科技CEO葉大清表示,在為金融機構提供精準獲客服務的同時,簡普科技還通過運用自身深入的數據洞察和專有技術,為金融機構提供定制的數據、風險管理和端到端解決方案來增強其競爭力。
據悉,今年9月,簡普科技推出了金融AI平臺“融八牛”,通過人臉識別和語音交互技術,讓用戶在線下可以體驗掃臉貸款額度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