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恒豐銀行發布了2022年度的同業存單發行計劃,其中披露了該行2021年前三季度的經營狀況。
計劃顯示,截至去年9月末,恒豐銀行的經營效益整體呈向好態勢。不過,總資產、總負債增速均下滑,且核心一級資本面臨下行趨勢。此外,尚有股東、股權及貸款憂患待解決。
記者注意到,恒豐銀行前十大股東中有三家深陷“泥潭”,股東質量顯露惡化跡象。此外,其股權出質情況也堪稱“頻繁”,總出質數達56筆。
除了股東、股權狀況難言如意之外,恒豐銀行追討欠款也面臨挑戰。欠款合計逾11.51億元的三家債務方,目前皆已破產。
記者就上述情況,聯系到恒豐銀行辦公室并發去采訪函。不過,截至發稿,記者尚未收到回函。
資產規模增速放緩核心資本承壓
2月15日,恒豐銀行在上海清算所發布了2022年度的同業存單發行計劃,計劃發行額度與2021年度的備案額度持平,均為1500億元。同時,披露了該行2021年前三季度的經營業績。
記者梳理發現,恒豐銀行的總資產、總負債的增速較2020年均趨于放緩。截至2021年9月末,該行總資產、總負債分別為11485.6億元、10315.7億元,較去年年初的11141.6億元、10088.1億元,分別增長344億元、227.6億元,增速分別為3.1%、2.26%。2019年的總資產、總負債分別為10287.7億元、9415.2億元,經計算,2020年相應指標的增速分別約為8.30%、7.15%。
經營效益呈增長勢頭。報告期末,恒豐銀行實現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180.9億元、51.4億元,較2020年同期的152.91億元、40.37億元,分別增長約27.99億元、11.03億元。
不過,恒豐銀行的盈利增勢能否繼續保持,尚待時間檢驗。2月10日,中誠信發布的評級報告指出,恒豐銀行未來的盈利增長仍然面臨兩個因素的影響。一是受到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影響,該行不良貸款上升的壓力猶存,進而可能對盈利水平產生不利影響;二是利率市場化的推進、減費讓利的政策要求以及同業競爭的加劇,可能對該行業務拓展和收入水平造成壓力。
衡量資產質量的兩項指標均呈向好態勢。截至去年9月末,恒豐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撥備覆蓋率分別為2.36%、155.74%,較去年年初的2.65%、150.62%,分別下降0.29個百分點、上升5.12個百分點。
對此,中誠信指出恒豐銀行資產質量之所以得以改善,是因為該行通過批量轉讓和現金清收等方式大力處置不良,但證券投資中信貸資產減值比例較高,面臨持續的信用風險管理壓力。
核心一級資本亦面臨一定的壓力。發行計劃顯示,截至去年9月末,恒豐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為12.61%,較去年年初的11.88%上升了0.73個百分點。鑒于恒豐銀行未在發行計劃中披露其余兩項指標,記者查閱其它公開資料獲悉,報告期末,該行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1.75%、8.96%,較去年年初的10.94%、9.01%,分別上升了0.81個百分點、下滑了0.05個百分點。
中誠信指出了恒豐銀行核心一級資本下滑的原因。報告顯示,2020年以來該行各項業務規模快速擴張,導致風險加權資產迅速增長,對資本產生一定消耗。
股東質量惡化債務方破產追債或無果
整體經營業績呈向好態勢的同時,擺在恒豐銀行面前的問題并不算少。
記者注意到,恒豐銀行的股東質量近年來漸趨惡化,前十大股東中有三家境況相對不太明朗。執行信息公開網分別于2021年12月20日、28日發布的公告顯示,上海國之杰兩度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銀保監會2020年7月4日披露的重大違法違規股東名單,福信集團位列其中;上海佐基投資于2018年7月被國家稅務局公示為非正常戶。
根據發行計劃可知,截至去年9月末,福信集團、上海國之杰、上海佐基投資,分別位列恒豐銀行第六、第七以及第十大股東。
值得注意的是,恒豐銀行的股權狀況風險叢生。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截至2月10日,恒豐銀行被出質的股權數約56筆,總額約為22.31億股。
此外,恒豐銀行的追債之路也坎坷頗多。
2月10日,據庭審公開網,恒豐銀行與科迪食品集團就普通破產債權確認糾紛對簿公堂,案件信息顯示為終審。據其他官媒報道,截止2020年末,科迪乳業尚欠該行鄭州分行約5041.29萬元;去年12月14日,恒豐銀行還將康德復合材料訴至法庭,案由同樣為普通破產債權確認糾紛,案件信息顯示為初審。據*ST康德2019年12月24日公告,經法院一審判決,該集團需償還恒豐銀行貸款本金4億元及相應的利息、罰息等;此外,裁判文書網于今年1月7日發布的判決書顯示,該行與大連天神娛樂的合同糾紛,二審維持原判。天神娛樂需償還恒豐銀行差額補足款本金及預期收益,疊加違約金,共計約7.01億元。
不過,考慮到上述債務方皆已進入破產程序,對恒豐銀行而言或形成不良貸款與壞賬,能否追回欠款需要打個問號。
記者就上述情況,聯系到恒豐銀行辦公室并發去采訪函。不過,截至發稿,記者尚未收到回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