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就要過去了,這些“消失”的存款需要懷念。

2021年,銀行存款頻上熱搜。
上熱搜的原因,是放在銀行的存款突然“消失”。
先有100萬存款在銀行放了5年只剩1元,討要了7年才給;再是兩家企業幾十億存款被莫名質押,錢拿不回來了;后又有1200萬存款被銀行職員私自轉走,客戶要自己承擔80%的責任。
而就在近日,銀行存款玩“消失”又來了。
12月24日,紅星新聞報道稱,郵儲銀行東港市長山營業所原行長挪用儲戶存款,目前已知受害人有129人,當地經偵已立案。
馮小剛在電影《甲方乙方》的最后莫名傷感地說了一句話,“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
如今2021年也即將過去了,這些莫名消失的存款也需要“懷念”。
臨近年末,時代財經推出《2021年金融狂想》策劃專題,在“存款狂”篇中,看看這一年銀行存款“消失”的故事,錢究竟被誰給“偷”走了……
存款沒了,自己要付80%責任?
對于大多數中國老百姓說,把錢存在銀行是最安全的理財方式。
根據央行發布的數據,截至2021年6月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本外幣存款余額233.2萬億元,同比增長9.5%。其中,住戶存款增加7.45萬億元,住戶存款也就是居民存款。
現在銀行存錢的主力軍是中老年人,中老年人覺得把錢存在銀行里面很踏實,每年都有一筆利息收入,也挺知足的,畢竟一年定存還有1.5%的利息。
山西的丁女士也是這樣想的,但讓她想不到的是,自己存在山西清徐農商行的1200萬元“消失”了。
故事還要從丁女士親戚家的女婿王某某說起,他是山西清徐農商行的信貸員。為了完成銀行下達的“拉存款”任務,王某某勸說丁女士將錢存到山西清徐農商行,也算是幫自己完成任務。丁女士一想,都是鄉里鄉親的,又是親戚家的女婿,就答應了。
2017年,丁女士先后把500萬元轉給了王某某,兩年后又把743萬元在該農商行辦理了定存。
誰曾想,不久后丁女士發現自己的存款莫名消失,王某某把她存在銀行的1243萬元轉走了:其中743萬元存款有銀行轉存回單,卻沒有入賬;另外500萬元定期存款被轉走,但沒收到銀行任何核實或提醒消息。
于是,丁女士一怒之下將山西清徐農商行訴至公堂。
2021年9月2日,山西清徐縣人民法院對此案作出一審判決:丁女士先期起訴其中500萬元,清徐縣法院認定儲戶承擔八成責任,銀行僅承擔二成責任。
此消息一出,輿論一片嘩然,難道存錢的風險那么大嗎?
據說,丁女士已上訴至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剩余的700余萬元將擇機起訴。
100萬元存款討要了7年
比起丁女士的1200萬元,山東棗莊的孫女士“消失”的100萬存款,討了7年的時間,從52歲追討到了59歲,期間心酸無人知曉。而且如果沒有法院強制執行,孫女士的存款估計還是很難要回來。
這個案例還要從2009年7月說起,山東棗莊不是村莊,是一個地級市,在12年前那里有一個銀行叫“棗莊恒泰農村合作銀行”(以下簡稱“恒泰農村銀行”)。這家銀行成立于2008年12月13日,是經中國銀監會批準成立的棗莊市第一家股份合作制銀行。
2009年7月22日,47歲的孫女士去恒泰農村銀行存款50萬元,兩個月后又去存了50萬元,恒泰農村銀行兩次都給了孫女士存折。
這一存就是五年,2014年下半年,孫女士興高采烈地去取錢,結果發現存折上只有1塊錢了,于是與銀行工作人員發生了沖突并報警。派出所記錄材料后并未處理,讓孫女士去法院處理。
有個細節不要忽視,2014年9月28日,棗莊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棗莊農商行”)開業的同時恒泰農村銀行自行終止,其債權債務由棗莊農商行承接。
在法院處理過程中,棗莊農商行報案稱孫女士是自己仿造的金融證券,壓根就沒存過100萬元。結果,棗莊市薛城公安分局2018年3月21日對孫女士進行了刑事拘留,后因患有嚴重疾病于2018年4月17日采取取保候審措施。
兩年后,2020年4月9日,棗莊市公安局薛城分局出具《終止偵查決定書》,載明經查明沒有證據證實孫女士實施了變造金融票證的行為。100萬元是被一個叫“田艷”的人轉走了,孫女士這場牢獄之災來得冤枉不冤枉?
最終,法院判決棗莊農商行薛城支行向孫女士支付存款100萬元及相應利息,但是該銀行拒不執行。
2021年7月1日,法院對棗莊農商銀行薛城支行立案強制執行,執行標的為100萬。從存錢到要回這筆存款,孫女士歷時12年,期間還曾遭遇“牢獄之災”。
棗莊農商銀行不僅冤枉孫女士,還拒不還款,這樣對待儲戶的態度,能不令人心寒?
兩個“同病相憐”的企業
老百姓存銀行的錢會“消失”,企業的存款也會。
今年10月24日,知名醫藥集團濟民可信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文《六問渤海銀行南京分行》。
按照濟民可信的說法,集團下屬兩公司無錫濟煜山禾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禾藥業”)和南京恒生制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生制藥”),在渤海銀行南京分行共存款33億元,但其中有28億都在企業“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渤海銀行質押,用于為華業石化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業石化”)提供貸款擔保。而華業石化與濟民可信沒有任何關系。
對此,渤海銀行南京分行發布聲明稱:“在與相關企業日常業務辦理過程中,我分行發現企業間異常行為,已向公安機關報案,依法尋求司法解決。我們鄭重承諾,將一如既往堅決維護客戶合法權益,保障客戶資金安全,維護金融秩序穩定。”
但是,這28億存款如今還是沒解決。
12月24日,時代財經多次致電濟民可信,發現其官網電話均為空號,而另一方渤海銀行的投資者聯絡電話也無法接通。
無獨有偶,就在濟民可信爆出存款“消失”沒多久,11月16日,科遠智慧(002380.SZ)突然爆出,子公司南京科遠智慧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在浦發銀行南通分行的4000萬元定期存款到期未能贖回。
經一打聽,科遠智慧嚇了一跳,自己的這4000萬元已作為南通瑞豪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通瑞豪”)開具銀行承兌匯票的質押擔保,而科遠智慧稱壓根不知道這事情,也沒和南通瑞豪有過業務往來。
于是,科遠智慧連忙向警方以及中國銀保監會江蘇監管局報案。
同一時間,浦發銀行方面也向警方報案,并稱,“經我行核查,科遠智慧年審會計師收的‘2020年底銀行存款詢證函回函’非我行出具。我行南通分行已將相關證件資料提供公安機構作進一步查證。”
此后,科遠智慧又相繼出現了第二筆、第三筆在浦發銀行南通分行的定期存款到期未能贖回的事情。
時代財經注意到,2022年1月15日,科遠智慧還將有一筆存款到期,不知道屆時能否收回。
“這個,我們已經提示了相關風險。”12月24日,科遠智慧董秘趙文慶告訴時代財經,關于存款糾紛一事,目前還沒有什么新進展。
2021年,悲喜各異,山東的孫女士在這一年終于討回了自己的100萬元,而山西丁女士的1243萬元不知何時可以討回,兩家“同病相憐”的企業“消失”的存款,也不知結局會如何。
歲末年終,大家要不去銀行看看自己賬戶,錢還在嗎?
別不信,12月24日,郵儲銀行東港市長山營業所原行長挪用儲戶存款被曝光,目前已知受害人有129人,東港市公安經偵已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