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銀柿財經記者注意到,招商銀行(股票代碼:600036.SH)、工商銀行(股票代碼:601398.SH)、平安銀行(股票代碼:000001.SZ)、中信銀行(股票代碼:601998.SH)、江蘇銀行(股票代碼:600919.SH)、廣發銀行等陸續暫停了智能投顧產品申購功能,但存量客戶的贖回和調倉交易不受影響。多家銀行智能投顧業務被按下暫停鍵,引發市場關注。據業內人士透露,暫停智能投顧業務或是為了配合監管進行規范完善。
多家機構基金投顧產品暫停購買
12月10日,招商銀行智能投顧服務“摩羯智投”提示稱,正在對“摩羯智投”進行規范改造,將暫停購買功能,原持倉客戶的贖回和調倉交易不受影響,后續存在不能持續提供服務的風險。同時,摩羯主理人團隊在《感謝信任,一路相伴致摩羯智投持有人》中表示:“目前,為了配合監管要求,我們將暫停摩羯智投的購買功能,原持倉客戶的贖回和調倉交易不受影響,您可繼續放心持有。”但對于何時恢復服務,信中并沒有明確說明,只稱“后續服務如有變更,我們也將及時告知,以便您進行投資安排”。
不久前,中國工商銀行App也宣布自12月4日暫停AI指數、AI智投、AI策略產品申購服務,贖回及調倉交易不受影響。
此外,“平安智投”作為平安銀行的此前推出的智能投顧服務,如今已不在平安銀行的服務列表中。
至此,獲得公募基金投顧試點資格的機構中僅有的3家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旗下智能投顧申購業務服務都已不能完整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暫停該類業務的不只是銀行,多家從事基金投顧的機構也暫停了部分組合的跟投、買入。早在11月份,螞蟻基金、騰安基金等3家持有投顧牌照的第三方銷售機構便在投顧頁面隱藏了買入和跟投功能,進行規范和改造。
基金投顧監管政策密集出臺
自2019年10月證監會開閘公募基金投顧業務試點以來,截至目前,國內共有60家機構獲得了基金投顧業務試點資格,包括29家券商、25家公募基金、3家第三方獨立銷售機構,以及3家商業銀行。
關于投顧業務的監管政策,早在2018年4月《資管新規》中就首次將“智能投顧”產品服務納入監管范圍。《資管新規》第23條強調,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開展投顧業務應當取得投顧資質,嚴格遵守本意見有關投資者適當性、投資范圍、信息披露、風險隔離等一般性規定,不得借助人工智能業務夸大宣傳資產管理產品或者誤導投資者。
今年11月初,多地證監會分別向轄區內的基金公司和基金銷售機構下發《關于規范基金投資建議活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基金投顧業務必須遵守六大底線:一是業務開展主體為基金銷售機構;二是標的基金為基金銷售機構代理銷售的基金產品;三是服務對象限于該機構的基金銷售業務客戶;四是不得就提供基金投資建議與客戶單獨簽訂合同;五是不得就提供基金投資建議服務單獨收取費用;六是不具有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資格的機構不得提供基金投資組合策略投資建議,不得提供基金組合中具體基金構成比例建議,不得展示基金組合的業績,不得提供調倉建議。
11月中旬,證監會又向多家基金投顧機構下發《公開募集證券基金投資顧問服務業績及客戶資產展示指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展示指引),對投顧機構的業績展示、責任邊界、具體的展示指標等方面,提出相應的要求,特別強調服務業績展示不得進行基金投資組合策略表現指標排名和規模排名;基金投資組合策略表現指標應展示基金投資組合策略區間收益率、成立以來收益率、區間最大跌幅,可展示單日收益率、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區間最大漲幅、區間最大回撤、成立以來最大回撤、區間波動率、夏普比率等。
此外,業內人士表示,“智能投顧應該是業內普遍認可這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不過現階段可能考慮到市場接受度、技術成熟度、性價比等原因,智能投顧在業務開展優先級上并不占優。“在推出智能投顧業務之前,有些基礎性工作要先做起來才能真正發揮智能投顧的作用,例如產品的豐富程度、銀行業務的線上化程度戶畫像的精細化程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