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農商行麻煩不斷。
繼陷入25億信托違約風波后,廣州農商行被曝放貸“踩雷”。近日,吉林紫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鑫藥業”)一則訴訟公告顯示,該公司因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被廣州農商行訴訟,涉案金額分別為2億元、8720萬元。
然而紫鑫藥業自身早已虧損。最新的三季報顯示,截至今年9月末,該公司凈虧損3.41億元。記者梳理紫鑫藥業年報發現,2019年、2020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紫鑫藥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分別為-0.35億元、-7.03億元,已經累計虧損逾10億元。
廣州農商行遇到的麻煩事實際上不止這一樁,隨著三季報的陸續收官,記者發現原本其在2020年資產規模成功突破萬億,然而今年三季度末,廣州農商行資產總額從2020年的10278.72億元下滑4.49%至9817.06億元,跌出了萬億規模農商行的梯隊。
與此同時,三季度業績報告中雖沒有披露該行營收數據。但截至今年9月末,該行實現凈利潤26.37億元,同比下滑了38.10%,從單季度數據看,今年第三季度該行凈虧損10.23億元。
資本充足率指標方面,廣州農商行也并不樂觀。今年前三季度,該行資本充足率11.77%、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63%、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8.04%。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已接近監管紅線。
除了業績下滑,廣州農商行回A之路也頗為坎坷,又有著高管的先后落馬。這些麻煩事接踵而來,不由得讓人問一句,廣州農商行這是怎么了?
異地放貸遭“踩雷”
公開資料顯示,紫鑫藥業成立于1998年5月,是一家集科研、開發、生產、銷售、藥用動植物種養殖為一體的高科技股份制企業。
11月11日,紫鑫藥業的一則訴訟公告將廣州農商行推至臺前。公告顯示,該公司近日獲知因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被廣州農商行訴訟。兩筆訴訟涉案金額分別為2億元、8720萬元。
這兩筆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可以追溯至2019年。當年6月27日,廣州農商行與長安信托簽訂了《長安寧紫鑫藥業信托貸款單一資金信托信托合同》,信托金額為2.894億元,信托期限24個月。
2019年6月20日,長安信托作為貸款人與紫鑫藥業簽訂合同,約定由長安信托向紫鑫藥業提供貨款2.894億元,貸款期限自2019年6月24日至今年6月23日,年利率為9.5%。
時間輾轉至2020年,由于紫鑫藥業不能償還到期利息,長安信托與該公司簽訂《長安寧·紫鑫藥業信托貸款單一資金信托信托貸款合同之補充協議》,長安信托給予紫鑫藥業優惠的還款期限和貸款利率,調整部分還款期限和貨款利率。
2019年6月24日,長安信托按合同約定,向紫鑫藥業發放貨款本金2億元。然而至2021年6月23日,即使在給予優惠的還款期限和貸款利率,調整了部分還款期限和貨款利率的情況下,紫鑫藥業也未能按照約定清償全部債務。因此到了截至期限,長安信托通過債權轉讓的方式將長安信托對紫鑫藥業的債權轉讓給了廣州農商行。
第二筆訴訟可追溯至2019年2月19日,廣州農商行與國通信托簽訂了《國通信托·廣州農商3號紫鑫藥業單一資金信托信托合同》,信托金額為9500萬元,信托期限12個月。第二天,國通信托作為貸款人與紫鑫藥業簽訂了《吉林紫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與國通信托有限責任公司之信托貸款合同》,合同約定由國通信托向紫鑫藥業提供貸款9500萬元,貸款期限12個月,年利率9.5%。然而2020年貸款到期后,紫鑫藥業未按合同約定還款付息。
2020年6月29日,國通信托通過債權轉讓的方式,將國通信托對紫鑫藥業的債權轉讓給了廣州農商行。
最新的三季報顯示,截至今年9月末,該公司凈虧損3.41億元。記者梳理紫鑫藥業年報發現,2019年、2020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紫鑫藥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分別為-0.35億元、-7.03億元,已經累計虧損逾10億元。
紫鑫藥業10月26日披露的債務逾期公告顯示,紫鑫藥業總共有21筆債務發生逾期,逾期債務總額高達26.78億元,占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71.65%,占總資產的25.48%。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逾期債務,僅僅只是本金,并不包含未支付的利息以及因逾期可能產生的違約金和罰息等。
尤其是據紫鑫藥業今年三季報顯示,截至今年9月末,該公司還有39.22億元的短期借款,13.40億元的長期借款,未來逾期債務有進一步增加的風險。也就是說,廣州農商行收回欠款的概率比較低。
2019年1月,銀保監會出臺《關于推進農村商業銀行堅守定位強化治理提升金融服務能力的意見》,要求農商行嚴格審慎開展綜合化和跨區域經營,原則上機構不出縣(區)、業務不跨縣(區),直接對農商行異地放貸進行強約束。廣州農商行與紫鑫藥業兩筆金融借款正是在監管要求出臺背景下。
在跨省放貸“踩雷”前,廣州農商行曾陷入25億信托違約風波。回顧2017年6月27日,廣州農商行與國通信托簽訂《國通信托華翔北京貸款單一資金信托合同》,信托規模為25億元,期限48個月。同日,華翔(北京)投資有限公司與國通信托簽訂《信托貸款合同》,約定國通信托于2017年6月28日、2017年8月3日向華翔投資先后發放貸款15億元、10億元。
2020年5月6日,國通信托解除了對該信托的受托責任。此時,債權人已變更為廣州農商行。結果沒想到,借款人未按照合同約定償付任何到期一筆債權,構成嚴重違約,其余債務人亦未履行相應合同義務。
第三季度凈虧損10.23億,掉出萬億規模梯隊
麻煩不斷的廣州農商行在今年前三季度的業績表現并不佳。雖然在財報中該行未披露營收數據。但是今年前三季度,廣州農商行實現凈利潤26.37億元,較2020年同期下滑38.10%。從單季度數據看,今年第三季度廣州農商行營業收入凈虧損10.23億元。
關于資產質量,今年三季度廣州農商行未披露不良貸款率和撥備覆蓋率數據。據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廣州農商行不良貸款率為1.77%,較2020年年末下滑0.04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154.05%,較2020年年末下滑0.80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三季報數據顯示,廣州農商行資產總額從2020年的10278.72億元下滑4.49%至9817.06億元,跌出了萬億規模農商行的梯隊。
此前往年,該行資產規模一直呈增長趨勢。2019、2020年、2021年上半年,廣州農商行資產總額分別為8941.54億元、10278.72億元、10913.02億元。
廣州農商行雖然資產規模有所“縮表”,但資本充足率并沒有改善,截至今年9月末,資本充足率11.77%、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63%、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8.04%。較今年上半年分別下降0.21個百分點、0.71個百分點、0.83個百分點。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逐漸逼近監管紅線。
記者梳理歷年年報發現,廣州農商行資本充足水平在2020年下滑明顯。2018-2020年間,該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4.28%、14.23%、12.56%,一級資本充足率10.53%、11.65%、10.74%、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0.50%、9.96%、9.20%。
上市融資是補充資本最直接有效的手段,該行一直有回A的上市計劃。2019年3月,廣州農商銀行向證監會提交招股書申報稿。同年12月,廣州農商行更新提交招股說明書顯示,該行擬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發行股數不超過15.97億股。
至2020年4月,經查發現廣州農商行在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過程中,存在部分金融資產減值準備計提不充分、個別違約債券會計核算前后不一致等問題。因上述行為違法相關規定,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廣州農商行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然而沒想到該行在A股上市只差臨門一腳之際撤回了上市申請。對于撤回上市的原因,該行表示是戰略規劃調整。不過記者注意到,該行上會前多名高管連續落馬。
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8月23日,廣州農商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王繼康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調查;2020年4月2日,廣州農商行原黨委委員、行長助理吳海峰涉嫌受賄罪、行賄罪被提起公訴;2020年7月13日,廣州農商銀行原黨委委員、副行長、首席風險官彭志軍(市管副局級)因涉嫌受賄罪被逮捕。
在王繼康落馬后,廣州農商行董事長一職空懸一年多時間,今年3月,廣東銀保監局核準了蔡建擔任該行董事長的任職資格。實際上,他此前是該行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行長。2021年10月16日,廣東銀保監局核準了李亞光擔任廣州農商行副行長的任職資格。
公開資料顯示,廣州農商行前身為1952年成立的廣州農村信用社,后于2009年12月改制成為農村商業銀行,于2017年6月在香港成功掛牌上市。其注冊資本98.08億元。截至2020年,根據該行總資產,各項存、貸款余額和凈利潤等財務數據,其成為全國位列前四、廣東省排名第一的農村商業銀行。
記者就今年三季度的經營狀況等相關問題向該行發去采訪函,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未來廣州農商行能否擺脫多次“踩雷”的命運?又能否重新回到萬億規模梯隊?記者將持續關注。(記者謝奀國實習記者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