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值化轉型加劇馬太效應
今年以來,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增速持續上升?!镀找鏄藴?middot;銀行理財能力排名報告 (2021年3季度)》(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三季度,全市場銀行機構凈值化轉型進度約為82.38%,環比上升9.04個百分點。其中全國性銀行凈值化轉型進度為79.09%,環比上升9.24個百分點;城商行凈值化轉型進度為94.22%,環比上升7.52個百分點;農村金融機構凈值化轉型進度為87.05%,環比上升10.33個百分點。
在銀行理財業務轉型持續推進的同時,市場競爭依舊相當激烈。其中,隨著理財子公司的加速發展,全國性銀行理財子公司持續加大科技投入、強化投研能力、加速推出創新產品、構建多元產品體系、完善營銷渠道建設,并協同母行發展戰略構建特色化、差異化發展戰略?!秷蟾妗凤@示,三季度,綜合理財能力排名前五的全國性銀行依次為興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信銀行、中國光大銀行和中國銀行。
整體來看,普益標準研究員于康認為,全方位均衡發展,各單項測度指標表現亮眼的同時沒有弱項是商業銀行在三季度理財綜合能力排名位次靠前的重要原因。“頭部機構在各自所屬的銀行類型中具備理財規模較大、營銷渠道完善、運營管理效率較高、理財業務風控制度體系健全、產品線較為多樣、信息披露制度完備、重視投資者服務等特點。”
而值得留意的是,“分化”依然是銀行理財能力的關鍵詞。以農村金融機構為例,理財業務方面的差距進一步擴大。其中,排名靠前的機構在理財規模、凈值化轉型程度、產品線布局、投資者服務水平等方面均取得了較好的發展成果,而多數規模較小的農村信用社、農合行等已經逐步退出理財產品發行市場。信披規范性仍需強化
從發行能力、收益能力、運營管理能力,到投資者服務體系、信息披露規范性……對于銀行理財投資者,這些都是較為關注的領域。
以發行能力為例,《報告》顯示,頭部機構的非保本理財規模均在所屬銀行類別中名列前茅,且隨著凈值化轉型的加速發展,凈值型理財產品規模不斷擴大??傮w來說,位于各類型銀行前列的銀行能夠在發力凈值型產品的同時,兼顧營銷渠道的持續建設和營業網點覆蓋面的不斷拓展,以提升理財產品發行潛力。
運營管理能力方面,全國性銀行運營能力較強。“當前絕大多數全國性銀行都已經成立理財子公司,在此過程中,全國性銀行逐步強化風控流程及手段、完善管理團隊并提高金融科技應用程度,運營管理能力表現良好。”于康指出。
而城市商業銀行運營管理能力不及全國性銀行,但頭部城市商業銀行運營管理能力表現優異,且借助設立理財子公司過程,同樣提升了運營管理能力。“對于絕大多數城市商業銀行而言,應從理財業務的制度建設、風險控制、團隊配置和金融科技應用等方面提升,提高綜合化運營管理能力。”
另一方面,隨著理財業務轉型深入推進,三季度,各類型銀行理財機構的信息披露規范性均有改善。不過,城商行、農村金融機構內部仍存在分化現象。其中,部分農村金融機構信息披露渠道不清晰,信息披露不夠規范,同時也存在著信息披露不及時等問題,信息披露規范性亟需提升。
對此,于康認為,后續理財機構仍需強化信披工作規范性建設,及時、準確披露理財產品相關信息,也應加快金融科技應用,提升信息披露工作的效率和質量。(記者 吉雪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