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上海銀保監局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顯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因四項違規被責令改正,并被處罰款370萬元。
另有上海松江區的三家營業所合計被罰款110萬元,此次累計處罰金額達48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郵儲銀行(601658. SH;01658. HK)在不足10日時間內,再一次被監管部門處以高額罰款。
年內被罰約6000萬
理財、信貸、收費均涉違規
先來看看銀保監對于郵儲銀行上海分行的最新處罰原因為何。
滬銀保監罰決字〔2021〕78號罰單顯示,郵儲銀行上海分行被上海銀監局責令改正,并處罰款共計370萬元,主要違法違規事實有四方面:
一是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該分行部分高級管理人員未經任職資格許可實際履職;
二是截至2019年8月,該分行員工行為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
三是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該分行部分個人貸款貸后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部分個人住房貸款貸前調查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
四是2019年7月、8月,該分行部分理財業務銷售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
從上述違法違規事實可以看出,此次處罰包括了人員管理、行為管理、貸款貸后管理、理財業務管理等多方面存在嚴重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郵儲銀行北京分行因個人消費貸款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曾于6月7日因個人消費貸款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處以90萬元罰款。
郵儲銀行各個分行支行屢屢被罰,而關鍵的還是郵儲銀行總行被處以449萬元罰款,且兩任個人金融部總經理均存在違法違規事實,被施以警告。
2021年7月5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被罰沒449萬#的話題就曾沖上過微博熱搜。
彼時,郵儲銀行被處罰主要是源于存在違規收費、報送材料內容不實等6項重大問題。
其中,違規收費包括收取唯一賬戶年費、小額賬戶管理費務,以及未經客戶同意違規辦理短信收費業務等。
早在2019年,銀保監會便在官網發布通報,對于一家大型商業銀行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進行了不點名批評。
彼時通報顯示,“自2017年8月1日至2018年12月10日,對福建、四川、西藏部分‘綠卡通’借記卡客戶名下唯一賬戶違規收取年費”。綠卡通正是郵儲銀行發行的一款借記卡。
對于郵儲銀行處以449萬元罰款,便是對違法違規行為的又一次警告。
事件發生后,由于網絡輿論不斷發酵,郵儲銀行做出回應稱,處罰是基于2018年底的現場檢查并于近日下達處罰結果。同時,公司高度重視,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強化經營行為管理。
那問題改變了嗎?好像并沒有。
黑貓投訴上近日對于郵儲銀行收取短信服務費的投訴依舊層出不窮,這與郵儲銀行所言違規事項發生在2018年及積極整改的言論明顯背道而馳。
圖片來源:郵儲銀行
再往前追溯,2021年1月8日,郵儲銀行曾因涉及同業業務、信貸和理財業務等26項違法違規行為被處以4550萬元巨額罰款。
據不完全統計,僅半年有余,郵儲銀行累計被處罰金額便已達到6000萬元一線,真可謂是罰而不改、處罰不斷。
違規代銷屢禁不止
理財業務投訴量居首
除了上述處罰外,郵儲銀行違規代銷方面的罰單更是屢見不鮮。
7月12日,就在對郵儲銀行上海分行罰款370萬元的同時,還對上海松江區的三家營業所處以合計110萬元返款。
上述三家營業所的違法違規事實中均包括“未按規定開展代銷業務”。
回溯歷史,郵儲銀行在違規代銷保險方面的違規報道、監管處罰比比皆是,存款變保單、欺騙承諾收益等等。
關于郵儲銀行員工代銷保險的壓力,已經成為了不少員工吐槽的重點。《洞察IPO》就曾披露,郵儲銀行員工和郵政代理網點員工都吐槽到“上面”給的壓力大,很多時候完不成的話,就要自掏腰包或者找親朋好友協助完成。
這里便不得不提及中郵人壽。中郵人壽作為中國郵政集團的子公司,與郵儲銀行具有分銷合作關系。
此前6月末,友邦保險(01299. HK)以120.33億元,認購中郵人壽24.99%投資后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很大程度上也是鐘意于這層分銷關系。
資料顯示,中郵人壽在21個省份銷售產品,覆蓋郵儲銀行分銷網絡的80%。
截至2020年末,郵儲銀行擁有營業網點39631個,其中代理網點31763個。代理網點中位于城市的有8568個,位于縣城的有5692個,位于縣以下區域的有17503個,服務個人客戶超過6億戶。
同時,郵儲銀行一直以來定位于服務“三農”、城鄉居民和中小企業,擁有友邦保險可望而不可即的廣大非一線下沉市場,如此分銷資源又怎能不讓外資險企“垂涎”?
2020年年報顯示,郵儲銀行全年新單保費達2575.38 億元,代理期交新單保費759.41億元。此次雖然未披露與合作保險公司數量,但以2019年末數據為例,則以高達55家。
與代銷保險同樣被詬病的,還有郵儲銀行的理財業務。
據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最新發布的《關于2021年第一季度銀行業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顯示,郵儲銀行的投訴量在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中排名第三,在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之后。
從數據看,工商銀行投訴量為5503件,環比增長8.3%;農業銀行投訴量為5083件,環比增長7.6%;郵儲銀行投訴量為4088件,環比增長46.9%。
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投訴情況
圖片來源:中國銀保監會官網
雖然投訴量低于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但投訴量激增不容忽視。
同時通報披露,此次涉及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投訴中,理財類業務投訴2926件,環比增長62.4%。
其中,郵儲銀行理財類業務投訴量位列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第一,理財類業務投訴量為1223件,環比增長111.6%,占比29.9%。
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投訴情況
圖片來源:中國銀保監會官網
此前便有網友反映,郵儲銀行向儲戶推薦各種銀行理財產品,且被推銷群體以老年人為主,存在以送米送油、高額利息為誘導讓老年人購買理財,更有甚者以理財名義實則銷售產品為保險。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
即便在2020年初被因理財業務等問題被處以4550萬元罰款,似乎并未引起郵儲銀行的重視。
2020年年報顯示,郵儲銀行代理業務手續費收入71.08億元,較上年增加25.52億元,同比增長56.01%;理財業務手續費收入41.98億元,較上年增加2.48億元,同比增長6.28%。
也正是由于上文所提及的,郵儲銀行廣泛分布于縣級及縣以下區域,如何維護客戶的合法權益成為重中之重,在高速發展代理業務的同時,合法合規又何時才能引起重視?
2021年3月,郵儲銀行曾發布300億元永續債,并且300億定增也塵埃落定。600億的融資又能否挽救一直處于緊張狀態的核心一級資本?
從一季報數據看,并無明顯提升。2021年一季度,郵儲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91%,較上年末僅上升0.31個百分點。進入7、8月份,正是上市公司中報的密集披露期,《全球財說》也將持續關注。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以5.5元/股定增價計算,目前郵儲銀行股價為4.74元/股,定增機構已經浮虧。尹柏